-
让客家元素助推奇石产业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长达
秦牧先生在《土地》写道: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藏着从家乡带来的乡井土!在无数客家人心头还藏着一块石,那就是石壁,客家人的祖地。客家人爱石惜石之风,源远流长
-
客家四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组诗]
客家山歌
秦腔一路
吼到南蛮之地
开山劈岭
炸响成
客家山歌
仍有高原的高亢
仍带黄河的激愤
粗俗中,客家人的智慧幽默
化作比兴与双关语
在竹板的击节声中
嗒嗒作响
情调多了亚热带
雨季般的缠绵
南海浪花似的温柔
音域更广了,回响
海峡两岸,远至
-
客家四题(组诗)
-
作者:陈俊年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俊年
酿豆腐
相传,在黄河边
包惯饺子
迁徙岭南
难种麦子就种黄豆
逢年过节
就磨豆腐,剁肉馅
添些香菇咸鱼
多了山海气韵
家家剁馅的铿锵
汇成欢快的声势
将酿豆腐的好习俗
代代流传
穷有穷讲究
苦也苦中乐
从包饺子到酿豆腐
客家人
很虔诚地继承
不灵活地创新
-
客家小吃惊艳味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小吃大受欢迎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一部分。客家人在迁徙发展过程中,对客家小吃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既融合了中原饮食的正统承传、苏浙制作的细腻精致、南粤小吃取材广泛多样的特色,又讲究“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已经成为独具一格的广东地方风味小吃。游梅州品客家小吃,迎接您的是一场味蕾惊
-
两岸记者在台寻访客家文化(台北传真)
-
作者:徐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达京古厝内的“喜”字窗体现客家建筑特色。
屏东县佳冬乡六根村老街的一首客家诗《共样》。
佳冬乡六根村老街的特色墙壁,代表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浓、六堆、土牛
文物馆诉说客家故事
台湾生活着400多万客家人,他们来自同一个故乡——大陆。300多年以前,为了生
-
乳源客家村当刂猪过小年
-
作者:卜瑜 曹菁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猪肉出锅。
“当刂猪宴”。
清远农村炸“糖花”过小年。
新春走基层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记者在粤北高寒山区感受别样“年味”
本报韶关讯(记者卜瑜 通讯员蔡明清摄影报道)昨日是农历小年,也是位于粤北高寒山区的山民们称之为“年关”的喜庆日子。为了庆祝小
-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第一次在上春(春天),称祈福;第二次为秋冬,称还福。芳洋村一年打醮的日期是正月十六日和十一月十六日。因为定
-
杜亦有道:客家口味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阿杜
客家菜在香港曾是一大派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九各處都有專奉客家菜之「梅江」、「東江樓」、「泉章居」、「醉瓊樓」等,尤其是「醉瓊樓」共有五、六十家之多,人客家庭聚餐或普通宴客多數點的客家菜流行菜式似乎必有鹽焗雞、東江豆腐煲、菜薳炒牛丸、炸大腸和甜酸肉等六七味,有些則加梅菜扣肉和梅菜蒸鯇魚,
-
客家人的吃“汤”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文
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吃”文化,还培育出了尊老敬老、重情重义、热情好客的美德。这在客家人的热情待客上,便可见一斑。
客家人待客热情,在吃的方面非常讲究。他们招待客人吃饭,一般有固定的流程。客人入席后,主人便提上一壶温好的糯米酒,端上下酒的小菜,劝客人喝酒。然后,端
-
客家土樓裡的民俗表演隊閩鍾
-
作者:閩鍾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土樓裡的民俗表演隊
“阿哥出門往南洋,飄洋過海出外鄕,祝哥身體要保重,保重身體得安康,人爭口氣佛爭香。”一曲客家山歌,婉轉深情,從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所在地振成樓飄出,道出對飄洋過海客家人的叮嚀和牽掛。
追尋歌聲,記者來到振成樓正廳裡,見到胡娜雙手舞動、敲着竹板,唱着客家山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