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都客家民俗放异彩
-
作者:曾嵘峰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宁都石上民俗活动“帮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特约记者曾嵘峰摄
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村傩戏。该村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表演傩戏的集会,第一次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十六结束,第二
-
英雄客家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霞 摄
陈留弟
离兴国县城大约七里,有一座古村,村头的右边是蜿蜒连绵的山峦,远远望去影影绰绰。左边是一条叫水的大河,河水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岸,飞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村口码头上,十八级红石台阶从岸上铺展到河面。山水环抱的村庄中,散布着十八口池塘,或大或小,或圆或扁。
十八级
-
赣州客家联谊会一年来发展成果喜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谢松伶报道:去年,赣州客家联谊会坚持以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发展客家事业为宗旨,广泛开展交往合作,积极组织市内客家活动,发展客家事业新作为,为促进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记者昨日从赣州客家联谊会一届五次理事会议上获悉的。 据了解,一年来,赣州客家联谊会为繁荣客家事业、服务
-
客家俗语探源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关照 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画龙点睛、寓意深远。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客家俗语,每句后面都有一个历史故事。下面,我介绍几则家乡的俗语。 第一则,“难解千字结”。此语指邻里之间、亲友之间或上下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至于为何选用这个“千”字,而不用“百”或
-
客家人的宴席礼仪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金湟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重要、最普遍的礼,可以说是食礼。古人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1000多年来,客家人在周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尊老敬老的饮食礼仪文化。这在客家人尊崇的宴席礼仪上,便可见一斑。
客家人每逢举办红白喜事的宴席,无论规格和规模大小,都必须按客人的身份和辈分按席入座,
-
“客家第一福”,世博会的“宠儿”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特派记者任继众
“精巧”“有赣州客家特色”“这份‘客家第一福’精致纪念品,寓意深远,值得珍藏”……8月9日,上海世博会江西馆赣州活动日进入第二天,再次在世博舞台掀起赣州热潮,了解和关心赣州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我市专为本次世博会精心准备“客家第一福”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
“我虽然没去过赣州,但
-
客家花灯话田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关照 赣县田村是个客家古村,也是江南久负盛名的“灯彩之乡”。田村的花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唐代传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最早传入的只有五彩灯笼、宫灯、走马灯几个品种,后来逐步发展有花篮灯、风景
-
赣台客家缘两岸一脉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老井
古浮桥
■作者简介
钟东林,笔名金中,作家、评论家、策划人、客家文化学者。出版发表300余万字作品,近年转型影视与晚会策划、撰稿。是百集电视系列片《我是客家人》策划人和总撰稿,中央电视台大型原创文艺晚会《原乡情》《橙乡飞歌》及第6届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第28届
-
客家安席礼仪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明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这从办理红白喜事的安席礼仪,便可窥一斑。
安席二字好写,但安席却并不
-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