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究哈客网路学院数位学习之研究
-
作者:欧淑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客网路学院 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神迷经验
-
描述:影響使用者採用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旨在結合Venkatesh et al. (2003)提出的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與Csikszentmihalyi (1975)的神迷理論,建立本研究理論
-
六堆客家伙房文化之研究-以美和村利氏河南堂为例
-
作者:吴婷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记忆 祭祖 宗族认同 客家伙房
-
描述:「族群認同」及「集體記憶」的相關理論進行對話,以凸顯利姓伙房人的宗族認同。本研究發現由於家庭型態改變家庭結構與價值觀也隨著改變,族譜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低,已經漸漸變成各家戶壓箱寶。雖然社會變遷,人際關係
-
屏东客家印尼华侨离散之个案研究
-
作者:戴秋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迁移 离散 印尼华人
-
描述:及身份認同的變化;3. 個案及群體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變情形。透過文獻記載、相關理論及訪談資料,了解當時祖父離散到印尼的種種遭遇,並以離散為主軸,透過各種面向詮釋祖父及父親的離散現象,將隱藏的個
-
地方特色产业竞争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饼为例
-
作者:邓闵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钻石理论 地方特色产业 新埔柿饼
-
描述:,再將產業分析中的鑽石理論與其相結合,試圖以全方位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新埔柿餅產業之競爭力為何。本研究主要是採質化方法中之深度訪談法,針對地方特色產業中的新埔柿餅產業中,規模最大的四家業者為主。本研究結果
-
客家基本法通過 推動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報訊】據中通社5日消息:台灣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將訂定全台客家日,並將定期召開全台客家會議,要致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
根據客家基本法,客家人口達到三分一以上的鄉、鎮、市、區,將列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並推動客語為公事語言,各公共領域場所應提供客語播音及翻譯服務。
-
落石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落石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大陸觀光客王捷昨天在花蓮遭落石砸死,其家屬今晚將趕到花蓮處理後事。台旅會表示,將致贈死者家屬新台幣一萬元慰問金,並協助領取二百萬元旅行死亡意外險賠償金。 丈夫父母趕抵處理後事 花蓮太魯閣公園九曲洞步道昨天發生一名大陸觀光客遭落石擊中、送醫不治的意外事件,
-
板橋客家節古禮迎親搶鏡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文化節 板橋市客家文化節十日舉行,台北縣客語老師黃文 貞(右)在現場教導打竹板、唱歌謠,以都會客家藝 文成果,展現“城市客家村”新風貌。(中央社)
客家婚禮 板橋市客家文化節十日舉行,仿照古禮讓新郎、新娘穿上古裝,搭配迎親隊伍繞場。沿 途發送婚俗喜糖,最受歡迎的卻是扮演的媒人婆,扭動逗趣的
-
客家文化節豐富節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嘉賓為“客家文化節聯歡晚會”開幕式鳴禮炮
嘉賓參觀書畫展後留影
客家文化節豐富節慶文化
張裕出席慶典盼活動越辦越好
【本報消息】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為本澳獨特的中西文化增添新亮點,澳門廣東興寧市同鄉會昨舉辦“第一屆澳門客家文化節”,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出席時表示,客家文化節是本澳節慶文化的
-
长汀余陂村打造 “客家源·十里生态画廊”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 光理)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栋栋旧土坯空心房在挖掘机的推力下轰然倒下。平整空心房所腾出的土地,将恢复为耕地或规划建设农民新居。这是近日笔者在长汀县新桥镇余陂村看到的情景
-
多民系交集背景下惠州地区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形态研究
-
作者:吴少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惠州地区 传统聚落 传统民居 民系 典型特征 非典型特征 融合
-
描述:统聚落和民居建筑的研究,是立足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福佬,在这里交集的特殊历史背景。从社会文化学入手,探讨不同民系的聚落、民居在远离各自文化的核心区,来到一个文化的边缘交汇区,如何适应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在受到其它民系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留他们的传统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别于原有民系典型特征的并适应新环境条件的民居系统。文章首先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发展的整体环境背景,并认为广府、客家、福佬这三个民系在这里交集的状况是研究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人口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各民系在惠州各个地区的分布,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融状况,分析了各民系的聚落和民居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分别对三个民系的聚落、民居的类型和形态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与各自民系核心地区的传统聚落、民居的典型特征做纵向比较,来分辨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中哪些是延续或继承的原来的典型特征,哪些是在典型特征基础上受到新的外部条件影响发展而成非典型特征。它们同时所拥有的这种典型与非典型特征正好折射出在特定的环境里,什么东西是得到了继承、什么东西发生了演变的,探索其中继承与演变的机制原理与方式,对我们都是很有现实意义。最后通对三大民系传统聚落、民居类型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来论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融合发展的状况,进一步提炼出惠州地区传统民居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