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99)
学位论文(798)
报纸(288)
会议论文(46)
视频(12)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99)
学位论文 (798)
报纸 (288)
会议论文 (46)
视频 (12)
图书 (9)
按年份分组
2015(12)
2014(1379)
2013(118)
2012(120)
2010(128)
2008(82)
2007(64)
2006(38)
199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12)
嘉应学院学报(6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3)
龙岩师专学报(5)
未来英才(1)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现代园艺(1)
文学教育(中)(1)
新西部(下半月)(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客家歌王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用心底话对抗现代化 唱给天空,唱给土地,唱给植物,唱给走过的人,唱给嬉戏的孩子,这是天地间真正的唱游。他没有房,没有车,没有老婆和孩子,四处走唱。歌唱就是他的固定工作,大自然就是他的固定单位,分析土地、人与歌的关系就是他的固定生活,每一个听到他的歌的人就是他的固定家人。 陈永淘,不论是小朋友还是
客家文化与钟理和作品研究
作者:官娇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文化  硬颈精神  漂泊意识 
描述:和的作品分析研究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客家民系是汉民系的支系,经过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地区最终入住闽粤赣山区,因此,客家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但在迁徙过程中以及来到入住地后吸收了其它不同质态的文化,最终形成
传播学视野下江西客家民居建房仪式初探
作者:许飞进 吴丁丁 罗奇 杨大禹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其特点是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其信息衰减则越强。另外,从分析中也可看出,江西客家民居建房仪式与云南地区有一定的关联度,对云南民居建房仪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地方性特征的分析与辨别。
对地方院校和谐绿色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以嘉应学院为例
作者:唐兆民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环境  管理  和谐  校园 
描述:根据400份抽样问卷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嘉应学院校园功能区划及环境问题,并基于环境规划学理论,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而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建设服务。
文学之笔,历史之殇——试析蓝博洲文学创作
作者:刘津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蓝博洲  小说  报导文学 
描述:以侯孝贤电影《好男好女》的编剧脚本,来分析该部电影的改编蓝本——蓝博洲《幌马车之歌》的文本特点,并简要概述蓝博洲主创的40集纪录片《台湾思想起》的相关内容和文化影响。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研究
一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福民 近读罗勇、龚文瑞两位先生的合著《客家故园》,让我对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民俗志的书写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以为,这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客家民俗志。 著作的创新表现在全书渗透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作者在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探讨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为我们解读客
非客家因素对兴国山歌的影响之探讨
作者:杨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非客家因素  影响  探讨 
描述: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整理分析兴国山歌多数曲谱的歌词、旋律、调式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兴国山歌的非客家因素获得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从记忆重构的视角看珠玑巷南迁传说对当地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温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社会记忆  重构  南迁传说  珠玑巷 
描述:理论,分析当地政府如何用珠玑巷南迁传说吸引珠玑巷移民后裔前来投资、发展当地经济的事例以及当地政府在社会记忆重构这一重要过程中起的领导作用。在论文的结尾,并以珠玑经验为基础给拥有相似潜在资源的地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现代汉语“有+VP”格式研究
作者:任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有+VP”  句法  语义  虚化  认知 
描述:性,从而论证了“有+VP”是述宾短语,其中“有”是实义动词,表示“存在”的语义。同时我们分析了相关格式“有+所+VP”。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九十年代后新兴的一种“有+VP”格式,主要从语义
客家花布产业发展之研究:以资源基础的观点
作者:李怡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花布产业  资源基础的观点  地方文化产业 
描述:所出發,故其發展規模可能會因此而有許多限制,依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產業專業知識的缺乏及創意的有限性等三項由外部至內部分析的面向作敘述,但本研究以資源基礎的觀點來分析,著重的是產業內部所持有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