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184)
学位论文(1179)
报纸(1158)
图书(665)
会议论文(107)
视频(2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184)
学位论文 (1179)
报纸 (1158)
图书 (665)
会议论文 (107)
视频 (26)
按年份分组
2014(3057)
2012(334)
2010(318)
2009(220)
2008(206)
2001(17)
1999(8)
1996(13)
1992(10)
1989(5)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35)
赣南日报(80)
广州:花城出版社(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建筑工人(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南洋出版社(1)
世界遗产(1)
中国经济史研究(1)
打响客家品牌 做强文化产业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荣荣记者李伟明龚文瑞郭远/文记者刘凯/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赣南如何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利用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由赣南日报社专刊编辑中心、赣州市政协办公厅宣传信息处主办,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承办的赣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日治時期客家地區鸞堂發展:以新竹九芎林飛鳯山代勸堂為例
作者:鄭寶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鸞堂  扶鸞戒煙法  楊福來  嘗會  新竹九芎林飛鳯山代勸堂 
描述:鸞戒煙法傳入後分別於閩、客地區各自開展,而客家地區由新竹州、臺中州及高雄州依次往南發展,與客家人口分佈的密度是相符的,換句話說全臺客家人最多的新竹州首先發展再依次是臺中州及高雄州。其次,本文所討論的客家地區鸞堂發展是以個案研究且是區域性的,有別於以往地區性的研究,藉此可一探客家地區鸞堂發展的樣貌。
惠府文化是东江文化的缩影 兼容性与亲合性让客家文化和广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东江下游地区,古民居多以梳式布局和醒目的镬耳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此为位于增城的坑贝古村落。 一个市民在雨中骑着摩托车从东莞桥头的骑楼街穿过。和惠州水东街一样,骑楼是典型的广府文化代表建筑。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而
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
作者:赖水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文化  乡村  教育  道德教育 
描述:。但当下中国的教育研究做出的假设和理论基本上不是基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而是对某些抽象概念玩弄式的注解,这种教育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乡土社会,对传统教育的描述也背离了乡土社会的真相,造成了
以生態博物館理論檢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作者:劉百苓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態博物館  社區總體營造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描述:博物館的理念下,將核心園區和地方園區之間連結而建立一個特有的「客家社區總體營造」,本論文即是基於「生態博物館」的理論,運用德菲法、SWOT分析法及歸納分析法來檢視此一園區經營策略之可行性。本研究結果對於
都市客家的族群性—以台北市通化街為例
作者:廖晨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性  族群認同  族群關係  文化實作  通化街  都市客家 
描述:境,有人策略性選擇將這些文化表徵隱藏起來,成為了「隱形族群」。對於都市客家而言,他們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族群文化以及族群記憶。特別是在近年來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對於都市客家而言更是具有獨特的意義。本研究透過
客家旧习漫谈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客家人有不少传统习俗,影响久远的主要有三。 一是敬鬼神。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小农经济社会,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和无力的境地,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萌发出各种猜想,鬼神论应运而生。客家人既信鬼,也信神。就鬼魂而言,客家人相信“生死轮回”,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或升天成仙,或投胎转世,或
本期点击:江西龙南县 住客家围屋过大年
作者:东田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染上“疯驴症”的人,最懂得什么最美丽 评级驴友榜 文/图 东田 进入腊月,鼠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如果你想度过一个温馨热闹而不拥挤的新年,如果你想触摸汉民族古代生活的点滴记忆,如果你想去客家地方做一做“客”,住客家大屋、看客家大戏,观客家大山,品客家大餐、赏客家风情———那
岭南文化三人行·深圳客家围屋 石屎森林中 堪忧“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在岭南历来被看作一块文化飞地,与周遭浓浓的“粤”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星罗棋布的厂房工地间,这里却隐藏着200多座传统客家民居,这些“石头的史书”书写着鹏城与岭南的文化血脉。可深圳发展的车轮越转越快,这些“活化石”面临的威胁也与日俱增。 深圳现存的200多座
惠州方言困惑苏轼父子 我市学者认为该方言形成于先秦时期客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惠州一些民间活动中,主持人一般都边唱惠州民谣边跳舞。 惠州本地人一般都用方言交流。 尽管惠州方言日渐式微,但它还有很深的生存土壤。 掌牛仔,掌牛奴, 餐餐食饭捧香炉。 马鲛咸鱼你冇份, 臭风咸菜一蒲芦。 读过林慧文先生编注的 《惠州民间歌谣》一书的人,想必都对这首《掌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