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24)
期刊(665)
图书(268)
学位论文(192)
视频(129)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24)
期刊 (665)
图书 (268)
学位论文 (192)
视频 (129)
会议论文 (42)
按年份分组
2015(130)
2014(996)
2013(176)
2012(207)
2011(181)
2010(180)
2009(101)
2008(104)
2007(51)
2004(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3)
广州日报(35)
中国记者(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民主(1)
新闻爱好者(1)
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
福州:海风出版社(1)
新闻导刊(1)
客家古村的文化之旅
作者:张鸣郑妮婷阳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园村民居一角 张鸣郑妮婷阳慧文/图 园村位于上犹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毗邻山灵水秀的陡水湖。全村成圆形状,故名园村。在该村口山顶可一览村庄全貌,园村地形似茶壶:主村像茶壶肚,九曲河如茶壶颈,东坑似茶壶柄。 园村客家文化底蕴丰厚,当地的客家古民居已修缮一新,客家姓氏门匾得到了保护性维修
在赣南,保护客家文化渐次展开(观察)
作者:陆培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时光回溯到1700年前,有一群从北方长途跋涉的脚步在这儿止住,脚步的主人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就是我国客家的先民,为躲避中原的战乱,命运之神又让他们选择了扎根赣南。 从此,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客家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耕读传家,用客家人独有的文化方式,熏陶和哺育着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
《客家春耕》: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王长颉 近日,在江西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中,由兴国县文化馆选送的小戏小品《客家春耕》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11月3日,记者前往兴国,采访了《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探寻该作品幕后的故事。 “赶出来”的好节目 《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之一、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告诉记者,《客家春
正在式微的香港客家村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一座名正言顺的客家村落正在式微 已遭停办的永安学校 村中著名大宅"慎德居"是梅县籍印尼华侨梁干臣所建 林文映(香港) 核心提示:在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小平原,有一座叫“崇正新村”的村庄,它是客家人在香港的最大村落,也是香港一座名正言顺的客家村落。崇正新村内的建筑,既有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更多
客家文化要有智慧地保护开发
作者:杜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每当人们谈起深圳,总会不自觉地提到一个词——移民城市。自1980年建立特区以来,30多年间1000多万人口的涌入,让深圳缔造了一段城市生长的神话。但鲜为人知的是,深圳的移民史并非始于1980年,3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一支族群从遥远的地方徙来拓荒,这便是龙岗客家人。 300多年的拓荒,使得客家人和客家
客家传统服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邹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民族与人类学学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理事、赣州市客家联谊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客家文化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已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江西省社科规
绚丽多彩的赣南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围屋里的迎春魏玉敏摄 于都唢呐“公婆吹”特约记者康育生摄 客家文化是客家话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广义来说,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
湖南传统民居地域审美文化差异研究
作者:文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湖南传统民居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审美价值差异 
描述:这种社会现状,不少专家学者包括决策者们开始理性的反思,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重新定位和审视。本文从湖南传统民居入手,以区位地理为基础,以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为出发点,将湖南传统民居分为湘西、湘北、湘南三大地域,试图通过比较湘西、湘北和湘南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建筑差异,发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并以此阐明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影响人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湘西、湘北、湘南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比较,归纳出三者之间在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发掘其内在的不同美学价值。在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的差异性比较上,本文沿袭同中求异的基本思路,所谓同即中国建筑文化、建筑风格几千年来无不遵循着“中心”、“中庸”、“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是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上的同,这种建筑文化的内涵势必贯穿于中国式建筑的始终,无论任何形式的中国现代建筑,一旦失去了这种建筑文化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会迷失自我,成为“无根之厦”。所谓异,即在大同文化的集成上,受地域、风土、人情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在建筑风格上,湘北地区由于东近吴越,北接中原。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同时还受明清时期大移民多民族异质文化渗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受这些文化的影响,建筑形态上的“大屋”成为湘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审美上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湘南地处湖广交界之地,受到大移民潮的文化影响较深。迄今为止,湘南民居在村落选址、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与客家民居、岭南民居有颇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重群体、幅度小、向水平面发展,且单体不突出,很少标新立异,和谐是整个建筑的基调。湘西地区山峦起伏,本土文化一直是该地区的主流,与此同时也有受到巴蜀文化影响,在明清时期又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从而造就了近闻名的湘西吊脚楼。在建筑风格上,“虚”“实”“势”“围”“凹”“凸”的空间形态收放自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从建筑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建筑风格的差异简而言之可概括为:湘西体现的是粗犷浪漫之美,湘南体现的是内敛清雅之美,湘北体现的是外拙内秀之美。本文的突破点是从学术上理顺湖湘传统民居发展的脉络,通过湖南三地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差异性比较以及人们对审美需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基本判断和取向,阐述建筑文化的历史轨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传承上理清湖南传统民居的保护思路,有效地使传统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中国建筑文化的“根”得以弘扬。图片87幅,参考文献51篇。
本是同根生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鹏凉帽有军旅色彩。 甘坑凉帽。 客家凉帽手工精细。 大鹏凉帽红顶是特色。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阿姨,你的大鹏凉帽可没有我们龙岗甘坑的客家凉帽历史久远,而且我们的手工最精细。” “我们大鹏凉帽可是官方凉帽,有鹏城的时候就有大鹏凉帽。要说凉帽历史谁都比不上我们大鹏凉帽。” 这样的对话发生
客家农耕礼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文娟 客家农耕礼俗起源甚早,它形成于客家地区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它是客家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心理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勤劳、善良、虔诚、朴实的民风民俗。随着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不断尝试和创新,客家地区形成了以下各种形式的农耕文化礼俗。 打禾秧礼俗 在客家农村,每年清明前就会进行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