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35)
学位论文(863)
报纸(424)
图书(156)
会议论文(71)
视频(1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735)
学位论文 (863)
报纸 (424)
图书 (156)
会议论文 (71)
视频 (19)
按年份分组
2015(19)
2014(2170)
2013(133)
2012(151)
2011(156)
2009(121)
2007(79)
2006(45)
2005(32)
2001(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99)
嘉应学院学报(81)
客家研究辑刊(77)
方言(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韶关学院学报(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北京:语文出版社(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马坝方言词汇
作者:林立芳  期号:第1期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词汇  韶关大学  同音字汇  亲属称谓  客家方言  词语搭配  毛掸子  结拜兄弟  房屋建筑  方言语音 
描述:马坝方言词汇林立芳(韶关大学中文系)说明.本文收录马坝客家方言中较常用的词。先写字后注音,再加注释。2.本文不考本字,无法写出的字用同音字代替,下加波浪线,没有同音字的用方框“口”来代替。3.马坝方言语音系统请参看拙作《马坝方言同音字汇》。(《韶关...
技术支持的农村客家方言儿童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研究
作者:王相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技术  方言儿童  汉语语音意识  设计  资源 
描述:客家方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研讨等方法对客家儿童拼音学习难点进行了调研,结合现有拼音资源现状,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一套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的多媒体资源。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山西方言与汉语语音史上的tsi(-)类音节
作者:王为民 乔全生  期号:第4期 来源:汉语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西方言  汉语语音史  知庄章 
描述:此反观汉语语音史,tsi(-)类音节不仅在汉语语音史上出现过,甚至持续了近千年时间。
方言中“□□真包含于la真包含于k^h ia(蜘蛛)”一
作者:田志军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客家方言  本字 
描述: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著者文摘]
石城(龙岗)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曾毅平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城  客家方言  语法 
描述:该文描写对象为石城(龙岗)方言的共时语法系统,系客家方言地点性的语法系统研究论题.论文主体部分共12章,约20万字,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共是语法系统的详细描写,包括名词、代词、动词的体、形容词、实词衍音、介词、助词、副词、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比较疑问句
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
作者:王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潭寺  客家话  成都话  语音  影响  方言岛 
描述::“突变型”和“渐变型”;从音节结构来看,声母受影响最大,韵母次之,声调稍小;龙潭寺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粤东五华、兴宁等地;方言岛形成需要四个条件:1、较封闭、稳定的社群。2、较强的群体意识。3、语言习惯。4、有较大的方言差异。
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张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化  客家方言  语法 
描述:廓。另一方面是对方言句法的研究,即对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如连谓结构、述宾结构、宾补次序等,这些句法关系中往往蕴含着语言演变的重要规律。同时,对一些主要的特殊句式,如处置句、受事前置句、被动句
湖南浏阳方言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作者:卢湘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浏阳方言  修辞格  文化  研究 
描述:的基础上,对浏阳方言的修辞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本论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并附调查问卷、浏阳方言语音
客闽方言里江东不分的语音层次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0期 来源: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闽方言  江东不分  历史层次 
描述:有"窗双"两个字,本文认为这一看法存在局限,为此将提出更多这个层次的证据。
客家米茶
作者:赖浩然  期号:第11期 来源:农产品加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客家人  妇女节  摩擦  言语  老人  朝日  大桶  男人  病愈 
描述:子后"洗三朝"、老人过大寿、迁新居、病愈谢客、升学等喜庆事情到来时,主妇常煮一钵或者一大桶滚烫喷香的米茶来招待乡邻宾朋;有时,邻里发生摩擦,因言语不当产生隔阂或者翻脸了,事后想想对方曾经的好处,有了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