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创业梦令他骚动不安
作者:王去愚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管敬垚梦想拥有自己的企业,他的痛苦和努力多源于此。这位26岁的客家青年是顺德美的集团的一名技术工人,他是该公司约10万名员工中的一个“不安分分子”,他的偶像是马云和陈天桥。 2011年9
客家研究专家做客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建议惠州举办 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州是重要的客家文化地区。图为4月23日在惠州市小金口街道举行的第五届麒麟文化节盛况。 梁维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伟连 实习生/陈宜志)在8月2日举行的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上,应邀主讲“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说,惠州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艺术中
既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文慧,又被誉为“客家金牌主持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雯,客家妹中的佼佼者。她来自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在这个孕育客家文化的大本营里,她接受了最纯粹的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科班出身的钟雯,从小能歌善舞,长大后参演过多部电视剧及音乐剧,主演过电影,主持过许多大型文艺节目,被誉为“客家金牌主持人”,“客家文化青年传播使者”。 兴趣
弘扬客家文化,是客家、中国和世界之急需 ——许嘉璐先生访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许嘉璐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  许嘉璐:江苏省淮安市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社会团体职务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世界汉语教
杜鹃声声为客家 ——记《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本报记者曾秋玲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曾辉彬:唱响客家人的流行歌曲
作者:李莹李少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他创作演绎的数十首客家歌曲开拓了客家音乐的新领域,把客家音乐唱出了流行味、摇滚味和R&B味—— 他是一名普通的“客家细哥”,因为兴趣,坚定不移地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成长之路;他也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为执着,风雨兼程地展开了一段不一样的音乐之旅。他叫曾辉彬,是客家乐坛新近崛起的一颗“新
行走在客家迁徙路上 ——记“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
作者:黄葳葳 黄慧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主办的“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的客家地区圆满结束。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家媒体记者活动历时10天,围绕“追寻客家迁徙路”这一主题,沿着客家先民南迁之路一路追寻,这是两岸广播媒体继2009年“重走客家迁台路”
客家山歌面临传承危险《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作者、著名音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国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本报记者 温 舒 摄 《客家意象》是陈小奇用两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倾注了大量心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采集 李玲玉、杨钰莹、毛宁等都演唱过陈小奇创作过的歌曲。 《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伟东(右)在辅导徒弟排练相声《老有所乐》。 姜昆题词勉励李伟东。 ●本报记者何碧帆实习生梁珍女 他被徒弟们戏称为“非人”,不仅因为他非一般的才学,非一般的毅力,更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对曲艺艺术非一般的痴迷与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任何功利与世俗的因素,有的只是自己的爱好和对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