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老妈用心选材
-
作者:晶晶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老妈推出新菜啦!近日,在漳州市南昌路南昌花园,吴氏老妈-客家宴开张咯!
吴氏老妈-客家宴,始终坚持菜肴原料“采撷自然,原汁原味”的烹饪原则,让食客品尝有机生态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土鸡、土鸭、野生河鱼、山珍野味、客家人自制的手工芋饺、手工米粉等独一无二的客家风味及客家人以传统山珍药材精心烹
-
客家乡村里的“春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西博白客家乡村“春晚”现场。
【观风台】
蛇年春节,记者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径口镇茶根村,一个普通的客家乡村。多年未回,家乡变化很大,楼房多了,汽车多了,道路也更平坦了,不变的是乡亲们的音容笑貌,还有一台已经连续举办了14年的“春晚”。
“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99
-
客家茶果满街香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余仕英阿婆做的粽子。
本报记者 肖永革 通讯员 吴文江 文/图
在龙岗老街有一家茶果铺常年热气腾腾,飘出浓浓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这就是余仕英阿婆的客家茶果档。客家茶果是深圳客家人的传统食品,是客家人品茶时食用的糕点。老一辈的龙岗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茶果,也有不少卖茶果的店铺。现在龙岗自
-
客家阿婆成开幕式主角
-
作者:毕国学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阿婆在大芬油画村分会场进行表演。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毕国学 通讯员 朱晨然 冼余汉)昨日上午,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隆重开幕,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现场的艺术氛围浓厚,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人物写生一改往届邀请洋模特、时尚女郎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8位来自本土的客家阿
-
客家薯粉芋子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悠悠客家情,脉脉故乡亲。我是赣南客家人,从小就喜欢吃客家小吃,比如客家芡粉饺,芡粉饺又名薯粉饺、芋子饺、芋子包。客家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芡粉饺,包银包金包发财”。
芡粉饺就是用芋子加适量番薯粉做饺子皮包成的一种饺子,制作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放置锅内用文火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
-
游诗画梅江 逛客家大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美轮美奂的梅城一江两岸夜景。(连志城摄)
客天下景区的客家小镇内人山人海。
游客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了解客家文化。
本报记者刘遐昶
梅城一江两岸景观不断提升,旅游环境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接连出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梅城观光旅游。国庆期间,市民和游客或三五成群游诗画梅江,或结伴结队逛客家大观。
-
人和款待《客家足迹行》摄制组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和总会馆首长、侨联顾问、总领馆领导与摄制组成员及嘉宾合照。左起:彭书城、张冠荣、刘志明、梁国纬、伍璇灿、周国祥、林英麟、谭国材、黄志华、汤志平、李黎、孙宏峰。 (侨报工商记者陈勇青摄)
人和总会馆值理与领事黄志华(前右五)、摄制组团长汤志平(前右四)及成员合照。(侨报工商记者陈勇青摄)
【
-
“客家美食 味蕾享受”之大埔小吃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埔小吃吸引着众多游客。
编者按
大埔县是“中国小吃名县”,素有“客家美食之都”的美誉,这里的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据不完全统计,大埔长期以来保留的特色小吃有200多种。为了更亲近大埔的特色小吃,了解客家民俗风情,近日,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还亲自来到大埔花萼楼拍摄。
现特将大埔具有代表
-
酿对烧长命菜“又醉又饱”客家年
-
作者:闵凌欣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尽管孩子都已经人高马大了,练建安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年春节自己作为“新姑爷”上门的趣事。
现为《福建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的练建安,是地道的武平客家人,妻子的娘家也在武平。“客家的风俗,正月初二要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带上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等,到了岳父母家,要在祖先灵前烧
-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