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茶果满街香
【版次】第A07版(侨乡社区)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挂接】
【全文】
余仕英阿婆做的粽子。
本报记者 肖永革 通讯员 吴文江 文/图
在龙岗老街有一家茶果铺常年热气腾腾,飘出浓浓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这就是余仕英阿婆的客家茶果档。客家茶果是深圳客家人的传统食品,是客家人品茶时食用的糕点。老一辈的龙岗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茶果,也有不少卖茶果的店铺。现在龙岗自己动手做茶果的客家人不多了,青年人就更少。龙岗老街现在只剩一家手艺纯正、专业制作和销售茶果的原居民,就是余仕英阿婆一家。余仕英阿婆通过做茶果实现了抚养儿女、养家糊口的“生计梦”,还将做茶果的手艺传给了下一代。
余仕英阿婆今年71岁,是龙城街道五联社区历吓村人。她生养了5个女儿和3个儿子,作为一名文化不高,家境并不殷实的普通人,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确实不易。上世纪八十年代,余阿婆在当时的集市龙岗圩(即现在的龙岗街道龙岗墟社区龙岗老街)建了房子,一家人从五联搬到老街住。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生活压力慢慢加重,而最小的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没有职业,没少让她操心。余阿婆心灵手巧,平时将自己做的茶果作为走亲戚串门的礼物,大家都爱吃,而她家门口就是老街的一条商业旺街。于是她决定教两个儿子做茶果,并在家门口摆卖。1995年,余阿婆的茶果档开业了。由于真材实料,风味地道,深受街坊喜爱,这一卖就是18年。
余阿婆的茶果有10多种,品种齐全,几乎所有客家茶果的品种她都做。最出名的是喜粄和红粄。喜粄是白色的,上面印有红色的喜字,红粄是红色的,用大米做成,味甜。这两种茶果是龙岗客家人办喜事、祭祀奉神时必备的食品,寓意喜庆甜蜜,龙岗很多人办喜事时都会来这里买,十分畅销。余仕英阿婆做的糍粑用料讲究、工艺独特,她只用泰国糯米作原料,捣成泥后不断用木棍搅拌,并反复把泥挑起来让其落下,这样做出来的球状成品才会柔韧而不变形。深圳客家人有冬至吃萝卜粄的习俗,余仕英阿婆按客家传统工艺加工萝卜粄,萝卜条用猪油炒过之后加上虾米等做馅,开胃又爽口。余仕英阿婆做的粽子也是大家爱吃的茶果,附近工厂的工人纷纷慕名而来,订单不断。之前龙岗老街附近工厂多时,仅端午节就能卖出七八万元的粽子,这几年工厂少了,销售额也有三四万元。
余阿婆做的茶果是纯手工加工的,她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一直做到晚上7点多才收档,十分劳累。如今两个儿子靠这个手艺谋生,收入不错,不但成了家,还买了车。平时全家人围在一起做茶果,有时10岁的孙子也会来搭把手,和谐欢乐。茶果档不仅实现了她朴素的梦想,也传承了客家饮食文化,为龙岗老街刻上了一道深深的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