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现客家人的历史沧桑
-
作者:何启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缪俊杰的这部60多万字的《烟雨东江》,是由《天龙镇》、《风雨桥》和《九曲水》三部组成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20世纪中华大地风雨如磐、波谲云诡的历史,用小说艺术笔法描绘了中国南天一角的百年沧桑。小说通过赣粤闽三省结合部一个“鸡鸣三省”的山区小镇,真实地描绘了曾、穆、廖三个家族几代人的不同命
-
客家母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
-
中国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印象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撷英】
广西博白何谓“中国客家第一大县”?这里主要是指其客家人口而言。博白县,古称白州,自古以来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地处广西东南部,东邻广东省湛江市,南依北海市,西接钦州市,北靠玉林市的玉州区。全县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325个行政村,人口178万,经专家考证,其中客家人口145万
-
客家妇女往昔所受到的歧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旧时客家妇女在祭祀扫墓时往往靠边站,只能做后勤工作。
【忆昔】
客家妇女虽以罕见的勤劳、刻苦、俭朴和善良著称于世,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很长一段岁月里,甚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间,仍然挑着中原古代文化沉重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枷锁。这种封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顽固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客
-
客家山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
作者:苏 兵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商报记者 苏 兵
8月17日下午,“山歌皇后”郑钢坚在深圳戏院开讲《山歌梦 两岸情》,细述客家山歌在传承、传播客家文化,推动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之间所做出的贡献。讲座中她多次即兴演唱山歌,动听的歌声让观众领略了客家山歌的意境和魅力。本次讲座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和市音乐家协会主办。
客家山歌
-
荣登《广播歌选》封面的客家歌手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明烨
今年5月,大余县市民惊讶地发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杂志——《广播歌选》第五期的封面人物是该县吉村镇农民业余剧团的副团长刘晓勇和他的搭档黄小玲。封面上他们两人身着客家传统服饰放声歌唱,杂志围绕他俩这一“茄子辣椒”组合进行了报道。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刘晓勇数十年来一直坚守心中的“演艺梦”,
-
淡水客家凉帽22道工序都靠手工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冠玉在家里制作客家凉帽,女儿在一旁帮忙。 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淡水客家凉帽是客家女性专用凉帽,相传是苏东坡为爱妾王朝云所设计,帽子中间留了一个窟窿,方便留着发髻的王朝云佩戴。在惠阳区淡水街道东风社区有一家客家凉帽作坊,这是惠阳最后一家纯手工凉帽作坊。这项技艺的传承人朱冠玉一直坚持做客家凉
-
“在文化观照中展示客家文学”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陈建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49年生于广西北海市,1968年参加工作当煤矿工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1995年起在中国作协从事文学组织工作。
主要从事小说、随笔、电视剧写作。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客家山歌里的赤子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同乡会的活动上,巫云瑞(右四)带领乡亲们献唱山歌。
巫云瑞在舞台上唱客家山歌。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有这样一位老华侨,年近70岁却依然执着地用质朴无华但感人至深的山歌,延续着本族群的记忆。他的名字叫做巫云瑞,194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52年随父母回国定居,现任龙岗区龙城街道侨
-
摇曳多姿的客家人物形象画长卷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青山
早在酝酿选编梅州客家文学系列的时候,有文友便提出要处理好“客家”与“文学”的关系,不要使选本“有客家而无文学”,或者“有文学而无客家”。
文友所提,其实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文学性与地方性的关系问题。毫无疑问,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与地方性不是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拒斥的概念。恰恰相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