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71)
报纸(655)
学位论文(183)
图书(91)
会议论文(30)
视频(8)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71)
报纸 (655)
学位论文 (183)
图书 (91)
会议论文 (30)
视频 (8)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944)
2012(141)
2011(132)
2010(126)
2009(58)
2007(39)
2006(32)
2005(10)
1992(5)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54)
福建史志(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3)
中国戏剧(3)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民族研究(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建筑工人(1)
音乐时空(1)
粤台客家乡亲联谊活动昨在新竹举行吴伯雄会见参加相关活动的李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伯雄会见李汝求一行。 图片由罗川山提供 本报新竹专电 (特派记者田铁流通讯员胡显记 罗大彬)打麻隓、磨擂茶、包粽子……昨日下午,2010“台湾·广东周”活动来到第三站——— 台湾新竹县,粤台客家乡亲联谊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新竹县有关人员等参加联谊活动。惠州
河源喜办客家人的“奥运会” 汪洋宣布第23届世客会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汪洋等领导同志接见参加“世客会”的客属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南方日报记者王辉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胡键甘超强通讯员/岳宗黄少立)昨晚,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在河源市隆重开幕,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客家乡亲齐聚客家古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
参加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严海苑 9月8日,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应邀前来我市参加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课题专家、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先生。“山清水秀、文化资源丰富的梅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把已有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
畲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研究:以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为例
作者:牛玉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文化互动 
描述:,而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正如蒋炳钊先生在论述客家的形成过程时指出:探讨客家民系的形成,既要研究中原汉人入迁的历史,同时又要研究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变迁,尤其是要深入探讨
稻作与客家文化培育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稻作――水稻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跨越式进步的结果,并且,由稻作而产生稻作文化。稻作文化是由于稻作生产而生发出来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赣闽粤边地,由旱作转换为稻作,其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无不与稻作有关。 客家精神在早期的稻作生产中形成 客家先
客家文化的两个节点解析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客家民系是汉族颇具特色的一支民系。由于历史上中原发生战乱、灾荒,大量衣冠士族南迁,中原汉人几经辗转,聚集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交融,同化了当地的土著,孕育出既有中原文化传承,又有独特语言、社会、文化特征的客家民系。地处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的三
江西客家博物院缘何落户赣县?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8日,在江西客家博物院,民间艺人钟兆福(右)向游客展示“食贡”作品。 朱建华 摄 ○刘加萍周本华特约记者朱建华 文/图 核心提示: 江西首家专题博物院——江西客家博物院11月28日在赣县揭牌。据悉,江西客家博物院是全国首家将馆址设置于县级城市的博物院,是集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
《客家意象》不炫技很催泪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总制作人陈小奇全面解密 由陈小奇领军打造的大型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将于3月19日、20日登陆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并将于27日、28日在惠州市文艺中心,4月2日、3日在东莞玉兰大剧院,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南山保利大剧院分别献演。昨日,陈小奇向本报记者全面解密了这一省内首个名片式的旅游文化巨制。 撰
培田古村落:争创4A景区 打造客家影视基地
作者:罗展阳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有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最美村镇”殊荣,近年来以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 书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