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
围龙屋:品读客家传承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围龙屋
“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到梅州旅游,一定要看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其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
-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
客家文化要有智慧地保护开发
-
作者:杜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每当人们谈起深圳,总会不自觉地提到一个词——移民城市。自1980年建立特区以来,30多年间1000多万人口的涌入,让深圳缔造了一段城市生长的神话。但鲜为人知的是,深圳的移民史并非始于1980年,3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一支族群从遥远的地方徙来拓荒,这便是龙岗客家人。
300多年的拓荒,使得客家人和客家
-
浓浓客家意 深深红土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州银行员工向市民宣传金融知识。
○谢贵芳 文/图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着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赣州银行积极融入,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稳健发展、创新发展,打造了赣州本土良好的金融品牌。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赣州
-
把客家资源融入现代经济大潮 ——广东省客家商会会长温纯青访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操为广东省客家商会题《客家之光》
本报记者黄山松刘奕宏
南国的金秋,是个五谷飘香的收获季节。11月19日,深圳大鹏湾畔、梧桐山下的大百汇中心花团锦簇,高朋满座,广东省客家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此隆重举行。广东省客家商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无地域”
-
梅州聚世界客家之力探索生态文明新路
-
作者:袁丁 周豫 柯鸿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周豫 柯鸿海
今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侨办和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世界客都梅州拉开帷幕,来自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海内外客属团体代表、文化名家、商界精英齐聚梅州,参与这届“
-
试论客家与苏区精神相融的历史渊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吴刚毅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是走出来的文化。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颠沛流离、辛酸苦难的历史,在南迁的路上,他们历经坎坷,充满无限艰辛,克服了世人难以想像的痛苦。所以说,客家文化积淀底蕴深厚是与其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客家文化吸收了各种其他文化的优秀品质,形成自己
-
大万村:客家人文的历史诗篇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标准读音:Da Wan Cun
行政区属:深圳市龙岗区
地理位置:位于龙岗区坪山街道坪坏社区
地标建筑:大万世居
历史延革:
功费大万造宏堡
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大万村的一个半月形水塘前,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客家围屋,高大的门眉上,“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赫然醒目。
据大万村旧族谱记载,曾
-
彭美珍:从丰顺走出来的客家妹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10年2月27日,彭美珍(前排左三)在深圳的全家福,这个大家庭里现在已有8名成员在深从教。本报记者 余海波 摄
1980年在老家的母亲61岁生日时家人合影。三排右一为彭美珍。
1983年7月梅县师范毕业时留影。
1985年冬彭美珍和汪汉民在深圳注册结婚时照片。
1991年7月到星海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