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客家赣州“宋城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州市民间艺人韩振璜(右)和他的香樟木雕作品“宋城赣州”。
古城墙和浮桥
赣江源头八境台
【天下客】
透过历史的云烟,你会看到客家赣州宋代历史文化遗存仍灿若星河:“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宋代古城墙,“江南四大孔庙之一”的赣州文庙,巍峨肃穆的宋代慈云塔,规模宏大的宋代七鲤古瓷窑,享誉古今的排水系
-
客家酱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美食典故>>>
酱豆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中国食品,祖先在北方的客家人,至今还喜欢制作酱豆子。农历正月至四月,正是农村蔬菜青黄不接时期,客家人称为“断菜帮”。这时秋天种下的白菜、萝卜等已吃得差不多了,春天要种的茄子、辣椒、豆角等才刚育秧。客家人就靠酱豆子下饭,有了一坛酱豆子,全家人断菜时的吃菜问
-
客家民居“申遗”全力以赴保护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接一版
梅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古民居、古村落特别是客家围龙屋的保护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9年,我市正式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将各县(市、区)累计上报的6000多座围龙屋一一进行拍照、考察、采访,完成了尺寸丈量和民居描述,最终挑选出30个单体建筑和3个群落作为最后
-
汀州溯源族谱寻根——我市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罗姝 通讯员 陈然
“这里收藏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从古至今的源流大全。无论客家人走到了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流的始终是客家人的血,中华民族的血。所以他总是要寻根的,而这个根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纽带,这个根能在哪寻呢?就在族谱里。”近日,国家文化部专家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
-
客家方言 有趣的客家数字俗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丰富的客家语言中,有一种叫数字俗语,它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总结,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问题,真可谓一语道破。现集部分数学俗语,并作小释,以飨读者。
田三屋四媒人五:旧社会给买卖双方做中间人的,向
-
“福建土楼·客家永定欢迎您”旅游推介会在京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北京电 (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廖宣祥 赖初源) 2月20日,由福建省旅游局、龙岩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龙岩市旅游局、永定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福建土楼·客家永定欢迎您”旅游推介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孙维佳、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乔元等
-
客家“硬饭丸”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允东 我曾食用过个大味美的鱼丸,也吃过鲜嫩爽口的肉丸;还品尝过松软可口的豆腐丸和软滑鲜香的松丸。但这些各具特色的“丸”食品,总不如儿时享用过的客家“硬饭丸”那样地道实在,味道鲜美。 客家“硬饭丸”是我家乡福建宁化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历四月“立夏”时节,宁化的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
-
侨乡见闻 探秘“客家围屋博物馆”广东梅县侨乡村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侨乡村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
近日,记者走进侨乡村,探秘这个神奇的“客家围屋博物馆”。
进入侨乡村,便可见众多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大多依山麓
-
客家人的“二人转”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花朝戏是流行于东江流域紫金、五华、河源、龙川、惠阳等客家话地区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它用客家话演唱。其鲜明特点是客家民间音乐语言和客家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清丽悦耳、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形象生动;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以表现客家山区农村生活见长,为群众所
-
我是一名新客家□郑秋强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07年9月,我来到惠州,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刚来不久,惠州就给我留下良好印象。惠州的普通话普及得很好,尽管惠州本地人平时大多讲客家话、惠州话,但我发现无论走到哪,基本都可以用普通话交流,没有语言障碍,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也找到一种归属感。另外,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发现道路非常干净,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