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曹古村 谁来擦亮这颗客家明珠?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张瑞兰 俞祥波 刘才恒 文/图
“20立方木头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全族92个男丁,每个男丁出300元钱,用作修缮公厅的费用。”5月9日,家住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的曹广发,召集族里乡亲开会,商讨族里“安俊公厅厦”的修缮问题。
下曹村位于省道富下线495公里地段旁
-
左边进士第右边石苟屋 惠阳秋长铁门扇村黄竹沥两座大型客家围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石苟屋内的回声长廊。
石苟屋前的石狗。
重点报道我市不同区域的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挖掘和展示惠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相关线索。
本期策划:严艺超联系电话:2859280电 邮:ywz@hznews.com
第一次到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铁门
-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
客家下南洋 挥泪第一站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现在,这个岭南古镇正在新城镇规划建
-
联动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为创建主阵地,百侯镇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参观。
今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 “在大埔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打好这场硬仗,大埔县迅速行动,根据《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了《大埔县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方案》,并突出文化引领、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坚持产城融合、联动发
-
大山深处“隐藏”的客家故事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古村风光与沧桑并存。
村子外围碧水环绕。
老屋还有少数的留守者。
山脚下已是深圳人野外休闲之地。
在海拔450米高的马峦山深处,在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之间,隐藏着一个近300年的古村落红花岭村。20年前,最后一批原住居民搬下山,如今古村里的大部分房屋已没有人居住。但这些白墙黑瓦的老屋和当
-
崇义上堡:看“秀丽天梯”品客家农耕
-
作者:许军谢满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曼妙动人的南流村梯田。记者许军摄
金黄色的稻浪如诗如画。记者许军摄
盎然的5月,国内三大梯田奇观之一的崇义上堡梯田,再次激起记者探寻的冲动。
穿行在绿色的丛林、竹海中,上堡梯田往日美景,在脑海中多角度地成像,神秘、壮观、多彩。当梯田真实呈现,记者才发现,原来想象真的有限。
这个时节,
-
百里一日观花过 尽览客家千年史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让我们从布吉沿深惠路东北而上,然后在坪山调头,沿坪葵公路东南而下,直至大鹏半岛的最南端。
这一路走来,从繁华闹市到规划整齐的工厂区,穿过袅袅炊烟的客家老围屋,来到那片碧海蓝天下静谧的金色沙滩。而这也是一个从现代都市出发,途经中世纪田园生活,最后到达那片虽骇浪撼动但万年不变的古火山和海岸地貌的美
-
游赣南 品客家方型围屋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南县境内的方形客家围屋。
▲赣南东生围屋里居住的客家人。
▲这是位于江西安远县镇岗乡老圆村的东生围屋大门。
▲远眺赣南客家方型围屋。
在江西龙南县境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美观的方形客家围屋,与福建永定的圆形客家土楼风格迥异,遥相辉映,因而客家民居有“东圆南
-
坪山金沙社区有两座建于清朝的大型围屋,但因土地整备,政府有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昨日拍摄的青排世居。 深圳商报实习记者 肖晓峰 摄
破旧的青排世居依然有着昔日的不凡气度。这是记者昨天拍到的情景。 深圳商报实习记者 肖晓峰 摄
深圳商报实习记者 肖晓峰
坪山新区坑梓金沙社区青排居民小组老屋一巷八号,有座建于清代早期的客家民宅——青排世居,因背靠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