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11)
期刊(963)
图书(126)
学位论文(111)
视频(23)
会议论文(22)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11)
期刊 (963)
图书 (126)
学位论文 (111)
视频 (23)
会议论文 (22)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24)
2014(1283)
2013(423)
2012(436)
2010(355)
2009(128)
2008(137)
2006(44)
2003(5)
198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7)
嘉应学院学报(61)
农业考古(6)
福建党史月刊(2)
炎黄纵横(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广东经济(1)
国土绿化杂志(1)
广东公路勘察设计(1)
粤赣、河之行
作者:王强 蔺惠茹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公路勘察设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行驶    专业技术人员  交流活动  技术质量  路桥设计  隧道设计  交通工程  咨询公司  有限公司 
描述:高速公路的路容路况,并在监控中心作了短暂停留,宾主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交流。下午参观完粤赣高速公路后,考察团沿河龙、河高速公路行驶,[第一段]
古树保护新规
作者:杨清兴  期号:第10期 来源:国土绿化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树保护  国土绿化  旅游景点  兴国县  江西省   
描述:《国土绿化》杂志曾在2004年第11期刊登过笔者关于江西省兴国县窖镇一棵千年"九尾杉"的报道,最近,笔者又对此树进行了回访。古村三僚是客家堪舆文化的圣地,"九尾杉"是南宋国师杨救贫留下的
客家母族汉族的形成及其部分南迁再迁徙情况
作者:丘菊贤 杨东晨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帝  华夏族    Chin    “五胡”  三江        文天祥 
描述:本文简要论及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重点地概述部分汉人南迁情况以及南迁与客家的关系。
梅花与梅州的渊源
作者:丘波 丘莹莹 赖万年  期号:第S1期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梅溪  梅花  梅花精神 
描述: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提出梅州命名来源路径为"梅花—溪—口—梅州";依史实否定"鋗说",并指出鋗与梅花的关联;"嘉应州"的名字也与""相关。激励人们发扬梅花精神,建设美好梅州。
客都梅州
作者:马卡丹  期号:第7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人  近代中国  黄遵宪  梅江  闽西  名城  母亲河  丘逢甲  爱国爱乡 
描述:客家母亲河汀江,自宁化赖家山发源,出龙门,过水口,下回龙,一路回环曲折,在闽西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几个客家县境内闯过"三百滩头",进入广东地界不久,便在大埔的三河坝与梅江、潭河汇合,变身为韩江然后东流入海。
杨梅红出血(小说)
作者:唐宝洪  期号:第23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梅  小说  出血  疗养院  红花 
描述:一杨梅红了,杨梅红了,杨梅红了……仲夏时节,市疗养院的杨梅树抑止不住春风春情的撩拨鼓捣,兴冲冲地簪上一朵又一朵妖媚艳丽的红花。树下,一位形容枯槁、佝偻着腰、满头银丝、脸上布满河流山脉的老妇,总喜欢双手托腮,凝眸
建设梅州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思考
作者:谢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旅游  支柱产业 
描述: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蓝亚
作者:蓝亚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蓝亚
作者:张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建设和谐梅州
作者:暂无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东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都”之称。梅州是千年古城,历史悠久,南朝初置程乡县,先后称敬州、梅州、嘉应州和梅县,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梅州名胜古迹很多,虽经历代沧桑湮没,今仍存或重新修复的有人境庐、千佛塔、灵光寺,这些古建筑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视察梅州时,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诗句。梅州名人辈出,清乾嘉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抗日志士、杰出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军事家、全国四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和现代亚洲球王李惠堂及叶剑英元帅都是梅州市人。梅州城区人口近30万,占地26.1平方公里,以梅江河为界分江北、江南,河上建有通往南北的六座大桥。其中最早的是1931年兴建的梅江桥,改革开放以来新建了东山、嘉应、梅州、剑英、宪梓等五座大桥。六座大桥成为连接江北和江南的主要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