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67)
报纸(462)
学位论文(202)
图书(98)
会议论文(17)
视频(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67)
报纸 (462)
学位论文 (202)
图书 (98)
会议论文 (17)
视频 (3)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742)
2013(127)
2011(93)
2010(94)
2009(54)
2007(29)
2006(26)
2005(7)
200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1)
大家(4)
韶关学院学报(3)
闽台文化研究(2)
美术大观(2)
经济与社会发展(1)
艺术市场(1)
餐饮世界(1)
管理学家(1)
跨世纪(学术版)(1)
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
作者:黄金宝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通话  客家方言  韩国语汉字音  语音对比研究 
描述:上古汉语语音的特性。而作为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是建立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的。反映北方方言系统的《中原音韵》和反映中古语音系统的《广韵》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汉语还是韩国语,在上中古语音构拟、语音史
通霄地区的客家族群在语言使用上的隐形行为初探
作者:冉明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隐形行为  谈话适应理论 
描述: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針對通霄地區,會說兩種以上語言(其一須為客語)的客家人,以「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探究客家族群隱形行為的現象及原因。研究結果發現,報導人在語言使用上的隱形行為,包括「他說,我才說」與「有其他族群在,不說」兩個特徵。其心理因素包括對族群互動場域弱勢的想像及對弱勢身份的想像與擔憂。此擔憂源自於他導、從眾及面子顧慮等內化於心並外化於行為的習癖。最後,此種隱形行為已造成報導人不知道客家人在哪裡而且在中下層場合不說客語,甚至下一世代對客家族群認同感產生疑惑以及客語的逐漸流失。為永續發展客家族群的語族活力,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此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
战後台湾的语言政策(1945-2008) -从国语运动到母
作者:蔡明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语运动  母语运动 
描述:;家長職業與教育程度成為「常使用國語」的指標。
各級政府機關公務人員在國語運動下也必須使用國語。在獨尊國語原則之下,也查禁羅馬拼音文字,使宗教宣傳、讀經等活動受到影響。文教界也發行《中國語文》月刊來推廣國語。國語運動也結合威權體制來查禁方言歌曲。廣電相關法令的制定與修正,影響到電視中方言節目播出的時間。臺語電影也明顯不受政府歡迎,相反的國語電影多可得政府獎勵與鼓勵。
黨外本土化運動紛紛批判國語運動,進行許多母語教育方案的討論。臺灣省議會與立法院也不斷出現語言衝突。電影創作者也突破禁忌,嘗試以多元語言的劇情安排,臺灣方言文學也開始受到作家重視。
1988年12月28日客家族群發動「還我母語」客家運動,主要訴求在於
全面開放客語節目、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等目標。客家母語運動不只面
臨國語政策,也必須面臨「福佬沙文主義」的壓迫。1980年代的原住民運動
喚起原住民族的主體意識,也要求實施「雙語教育」。
1990年代以來,地方政府開始編輯國中小的鄉土語言教材。在教育改革運動後,本土化與多元化的母語教育正式列入九年一貫課程中,鄉土語言教學課程與各族群母語認證也逐漸展開。母語教育也出現不少教材上的爭議中,成為立法院內爭議的焦點,而客家、原住民語師資與資源也明顯不足。各式母語研究的補助與獎勵也逐漸展開。限制方言節目的「廣播電視法」的若干條文也正式廢除。
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的價值中,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成立,客家電視台也正式開播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原住民電視台也正式成立;「原住民族教育法」也訂立。原住民族委員也制訂母語認證與升學優待辦法,但未能解決部落族語流失問題。「母語」與「認同」之間的關係,亦是值得思考的主題。
语言使用与族群认同的可能关系:以中坜市新新国小之家长为例的
作者:林瑞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使用  族群认同  客语  母语  本土语言  客语教学 
描述:語在家中與其它地方使用的情形以及對學生選修客語的看法;(二)、他們的文化認同為何;(三)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之間可能的關係為何;(四)在國小環境裡實施客語教學及文化認同可能面臨之困境。在研究方法的選用上,本研究先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語言、母語、母語教學、語言流失、文化認同與傳承、族群認同等相關的文獻及資料;更進一步針對現況與相關問題,建立本研究架構及研究問題之依據,最後在對研究主題的背景有相當程度瞭解後,以個別的深度訪談來探討本研究的相關問題。本研究顯示,語言是構成族群認同的重要元素;擁有較佳的客語能力,就越容易對客家族群產生認同,即客語能力越強客家族群認同也越強;居住於客家庄或是與長輩同住,較容易有良好的客語能力,也有較明確的客家認同;文化必須透過語言來傳遞,語言是傳承文化的主要工具與橋樑,透過潛移默化的效果,提升文化認同,進而產生族群認同感。關鍵字:語言使用、族群認同、客語、母語、本土語言、客語教學
台湾客家族群意识与语言政策关系之研究
作者:高满祝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意识  语言政策  语言权力 
描述:言復甦機制及各國語言政策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回顧針對族群意識及認同、多元文化及語言權力的相關理論。本文也使用歷史分析法,從我國自清朝末年、日據時代、解嚴前的國民政府時代,以迄於解嚴後的民主化時代等語言政策歷程作敘述,以歷史綜觀的視野來描述現行客家語言政策的改進之道。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一、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場域:在對族群文化傳統的認識與行為實踐的過程中,應理解各群體之不同的社會身分與主體位置,破除「他者」的迷思,認可各差異文化的價值。二、臺灣客家族群語言、文化的永續發展:客家族群對已身語言、文化的認同,強化並凝聚客家族群意識,爭取客語發言權及使用權,提昇語言地位,為客家的永續發展開創前景。三、和諧的國家語言政策:透過政府語言政策來平衡族群之間的地位及權力的落差是符合重視語言保存和語言人權的世界趨勢。四、語言權利的尊重:無論族群人數的多少均應尊重其語言權利,以避免對弱勢族群的語言文化流失造成不可彌補的缺憾。最後,提出落實各族群語言發展的權利,各族群語言的法定平等地位應受到憲法保障。在提昇客家語言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客家運動的再創新,在既有保障客家語言權力的訴求外,更應發揚客家語言文化的內在價值。
国小教师实施乡土语言教学之个案研究―以客家语教学为例
作者:李慧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客家语 
描述:實施,及分析國小教師在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中所遭遇之問題及解決之道。獲得以下鄉土語言教學的理念、鄉土語言教學的歷程、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等三方面之研究結果。
一、鄉土語言教學的理念
個案教師認為鄉土語言的教學就是要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說出來,進而保存、創作文化。不論是哪種族群的學習者均可學習各種鄉土語言,以達到瞭解對方、包容他人的層次。而鄉土語言的教學工作是必要的,若無此教學,學生未必會有接觸學習的機會。
二、鄉土語言教學的歷程
個案教師在實施鄉土語言過程裡採用自編教材,隨上課進度自由運用安排。而教材內容以生活性情境會話、拼音練習教材居多。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拼音拼讀練習鄉土語言、及透過動作唱遊等多樣化活動進行。
三、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
學校行政對於鄉土語言教學的支持有限,讓教師孤立無援。鄉土語言的相關政策不夠明確、統一化,使得教師在教材編製上較無依據標準。鄉土語言的相關單位無良好網絡,以提供資源來支援教師教學之用。家長的支持度不高,使得學生學習意願不強,且也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一股阻力。
總結所有研究發現,分別對教育當局、學校單位以及教師三方面提出鄉土語言教學上的建議;並對後續鄉土語言教學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以跨文化的观点看商业电视台制播族群语言教学节目:以TVBS
作者:李孟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中介者  跨文化沟通 
描述:體的製播文化性節目未來的角色與定位進行反思,確定未來客委會對客家文化性節目策略與發展方向,並輔以蒐集相關文獻與理論,企圖開啟客家電視節目的新思維,最後以節目團隊之深度訪談的資料與一般收視群觀眾之意見。   最終研究結果發現,在跨文化傳播方面須著重於:(一)多元文化價值以多元方式呈現。(二)商業電視台為拓展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三)教學與娛樂並重的節目製作思維。在跨文化溝通方面:(一)具體描述台灣豐富多元的客家文化。(二)「來怡客」是未來商業電視台製播族群節目參考對象(三)具文化包容的團隊,是族群節目成功的核心。並且一個包容、尊重的合作夥伴是節目成功的關鍵。最後商業電視台的族群節目,應著重文化性與娛樂性並存,並善加利用電視這一大眾傳播平台。
客籍女性支援教师在乡土语言教育中之教学实践经验
作者:林丽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认同  乡土语言  多元文化  客家  女教师 
描述:具有某些特質的一群。過去針對客家女性的職業參與和社會地位的論述仍屬少數。 客籍女性支援教師擔負著客家文化傳承的重任,其性別的議題和族群的因素在客語鄉土語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現今多元文化社會中面對的衝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口述歷史法和參與觀察法,分析四位客籍女性支援教師的成長背景、族群認同及人格特質,進一步探討她們在原生家庭及婚後家庭的女性角色地位、投入鄉土語言教學的動機、實踐歷程的具體做法,以及在職場上遭遇到的性別、編制等問題,其中也對客語的政策及教育提出解決方式表示了未來的期許。 由本研究成果發現: 一、 現代的客家女性,已不再侷限做為從屬於男性的傳統角色,但也未捨棄客家女性具有的刻苦勤奮等美德,而是對社會和族群、職業有更多的參與。基於對族群的認同感和語言文化延續的使命感,輔以本身的學經歷,投入客語教師的行列,於此一領域努力扮演重要角色。 二、 於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性別所產生的問題並不明顯,但鄉土語言教師的身份並非正式編制,於現行環境下未受全面的重視,政策面的不穩定,課程、教材資源的缺乏,教師福利的不足,不僅影響鄉土語言教學的質和量,更可能讓師資和此一重要課程的延續產生問題。 三、 建議政府宜對此一體現多元文化,有助於族群和諧的鄉土語言課程,持續的支持,改善教學的環境、給予教師應有的地位。 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著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層級的女性鄉土語言教師做更深入的探討,方能全面瞭解性別的議題於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角色。
语言接触之观点探讨客家聚落的族群互动关系:以新屋乡笨港村
作者:连梓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佬客家化  族群认同  族群互动  语言接触  笨港村 
描述:並探究經過語言接觸後,閩客族群長期互動的結果所形成福佬客家化的現象,且進一步探討笨港村泛客家化現象是否會影響閩客族群對客家文化的認同。另外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來探討語言接觸、族群互動以及族群認同等相關文獻,並根據計畫資料庫中量化與質化的資料進行分析,從中瞭解笨港村語言接觸與族群互動的關係。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層與族群背景」在語言能力、使用狀況以及語言接觸中,確實呈現不同層次上的落差;而笨港村閩客兩族群經過長時間接觸、互動下,受到龐大的客家人口包圍、客語為當地主要溝通語言、閩客族群大量通婚以及時空背景與環境的變化等因素,使得在笨港當地的閩南族群呈現較為特殊的福佬客家化現象。然而笨港泛客家化的現象,也促使客家族群與閩南族群對於客家認同的狀況,皆能夠表現正面積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