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83)
学位论文(354)
报纸(222)
图书(50)
会议论文(38)
视频(7)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83)
学位论文 (354)
报纸 (222)
图书 (50)
会议论文 (38)
视频 (7)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798)
2013(67)
2012(60)
2011(78)
2010(66)
2009(61)
2008(43)
2006(15)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4)
客家研究辑刊(58)
香港文汇报(37)
澳门日报(2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北京:华文出版社(1)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1)
医学文选(1)
医师进修杂志(1)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
广州某校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罗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学生心理  人格特征  广州高校 
描述:样,共抽取广州医学院一到三年级的69个班,并以“在本民系环境中成长”作为筛选条件,共筛选出91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16pf人格因素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br> 结果:⑴经筛选,实际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为918人,收回问卷918份,剔除无效问卷(资料不全)9份,最终有效问卷909份,有效回收率99.02%。⑵一般资料显示,经卡方检验,性别构成比较发现潮汕民系男大学生所占得比例显著偏高(p<0.001)。经方差分析,广府大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显著少于与潮汕及客家大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p<0.001)。⑶采用方差分析,显示三民系大学生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分值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作SNK分析,客家民系乐群性高于广府民系;广府民系聪慧性高于客家民系,客家民系聪慧性高于潮汕民系;潮汕民系稳定性高于广府民系及客家民系;广府民系恃强性高于客家民系;广府民系及潮汕民系兴奋性高于客家民系;潮汕民系有恒性高于客家民系及广府民系;潮汕民系敢为性高于客家民系及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及客家民系独立性高于广府民系(p<0.05)。⑷采用方差分析,同性别再进行比较,另外还发现广府民系男大学生具有低乐群性特点,客家民系男大学生具有高世故性特点,广府民系女大学生具有低有恒性特点,潮汕民系女大学生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分值较高。<br> 结论:广府民系大学生具有高聪慧性、高恃强性、低独立性特点;潮汕民系大学生具有高敢为性、高稳定性、高有恒性特点;客家民系大学生具有高乐群性,低兴奋性和低恃强性特点。而在8种次元人格因素的比较中,三民系大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
梅州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郑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客家文化  文化旅游  广东梅州 
描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br> 本文以梅州市为,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回归方法,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问题。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國家認同之內容分析
作者:蕭文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國家認同  內容分析  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 
描述:與呈現方式。本研究係針對94學年度審定通過之國小一至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以及仁林版教科書加以分析。研究方法以「文件分析法」彙整國內、外有關國家認同概念之文獻資料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發展內容分析類目;以及運用「內容分析法」了解國家認同概念在教科書中之分布情形、差異以及各家出版社的傳達方式。研究結果如下:一、整體而言,文字內容只有康軒版以「建構論」比例最高,南一版、翰林版和仁林版偏重「結構論」。二、圖片內容康軒版與仁林版以「建構論」比例最高,南一版和仁林版偏重「結構論」。三、主類目而言,文字內容康軒版偏重「族群認同」、南一版偏重「國家法制」、翰林版偏重「政治態度」、仁林版偏重「象徵符號」。四、圖片內容方面,康軒版偏重「文化認同」、南一版偏重「國家法制」、翰林版偏重「政治態度」、仁林版偏重「象徵符號」。五、就次類目而言,族群認同方面:(一)各版本皆以血緣觀點作為「漢人」與「原住民」族群劃分依據;(二)使用「成長地」或「生活地方」描述居住地,較少提及「出生地」;(三)康軒版強調「家姓」傳承;翰林版與仁林版強調「宗姓」家族成員,南一版並無提及;(四)除了南一版外,其他版本皆強調原住民早在漢人移民來臺前就已居 住在臺灣,漢人祖先源自明清時代閩粵移民。六、政治態度方面:(一)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和仁林版一致呈現出反對中國打壓臺灣之訴求,但在用字遣詞上呈現差異;(二)使用異族與我族之立場,描述外來統治政權在臺灣之政治措施。七、政府組織方面:(一)強調政府組織分為中央與地方兩層級,並重視職權與業務;(二)對於行政疆域的描述立場,呈現「中華民國」(我國)或「臺灣地區」之差異。八、國家法制方面:(一)一致重視民主選舉與地方自治實施,但對於民主制度關鍵時期呈現出不一樣之解讀;(二)強調憲法為規定國家、政府與人民基本權利及義務之根本大法,且重視遵守法律規範。九、文化認同方面:(一)溝通語言以國語為主,缺少閩南、客家、原住民等族群之母語;(二)對於中西方及各族群之宗教信仰,表達出尊重與欣賞之多元價值觀;(三)以原住民與漢人之傳統節日慶典為主,現代節日之篇幅較少;(四)以儒家思想傳達家庭倫理規範為主要訴求。十、象徵符號方面:(一)鮮少提及國家符號與國家定位議題,仁林版除外;國徽、國歌、國花各版本皆未曾提及;(二)特殊建築以圖片為主,但篇幅明顯偏低;(三)強調臺灣經濟發展,已由傳統工業社會轉變為具全球優勢之資訊科技產業。十一、國家認同有關之歷史或事件,呈現出正面敘述、負面敘述及中立敘述等褒貶不一致之傳播立場。十二、疆域領土清楚指出包括臺灣本島、澎湖、金門、馬祖;對周邊島嶼缺少具體描述。本研究之建議將針對「教科書編輯者建議」、「未來研究建議」以及「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建議」三部分,對教科書編輯者之建議如下:一、教科書裡應增加原住民十二族之詳細內容介紹。二、教科書裡應兼顧閩南、客家、外省與原住民四大族群知識內容與語言特色。三、文字內容與圖片內容應相符合。四、國家認同相關之歷史時期與事件之傳播立場應採取涵蓋正面、負面與中立立場之多元論述。五、教科書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疆域領土涵蓋範圍應更清楚明白。對未來研究建議如下:一、可以將研究對象擴展至其他學習階段(國中、高中)。二、訪談教科書編輯者以深度瞭解其編輯立場。給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之教學建議如下:一、教師可以從族群認同、政治態度、政府組織、國家法制、文化認同以及象徵符號六大面向解析國家認同概念、內涵。二、教師在課前準備國家認同相關概念時,應比較不同版本教科書內容。三、文字內容方面,可以補充「國家符號」與「特殊建築」相關內容。四、圖片內容方面,可以補充「溝通語言」與「特殊建築」相關內容。五、在介紹國家認同相關歷史時期或事件時,教師應保持中立立場。六、關於國家認同具爭議性議題,教師應釐清國家定位、國家領土以及國家主權相關內容。
合江方言语音研究
作者:曾艳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合江方言  语音  《广韵》  入声  归属 
描述:为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古晓母、匣母与遇摄合口一等相拼时读作[f]声母;古影组字大都读作零声母和[(?)]声母;古泥组字在今洪音前读作[1]声母,在今细音前,大致的分化规律是泥母字读作[(?)]声母
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
作者:杨星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归善  客家  围屋  建筑史 
描述:的发展历史,并以龙岗坑梓黄氏宗族和惠阳良井杨氏十三家为分析了当地客家聚落的选址、发展及布局特点,并阐释推动聚落成因的关键因素。其次,本文基于大量实地踏勘所得资料,对本地区现存的客家围屋进行了多层次的分类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乡为中心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描述:,从民间的佛道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阐述该地域存在着多神信仰的现象。第四章开始回归本文中心主题,具体考察北海地区客乡的土地崇拜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的情况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脉络概括性梳理了土地崇拜
广东客家人G6PD基因位点优势选择的研究
作者:丁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LD  Block  客家  优势选择 
描述: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两种:(1)纯粹由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更早的史料记载的关于秦朝军事活动相关的移民也有可能是更早的南迁汉民。这些移民加速了民族融合
云南傣族人G6PD-L1CAM基因位点LD Block的研究
作者:史淑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LD  block  连锁不平衡  优势选择 
描述:始祖LD block的结构。 我们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及DNA测序技术对195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群进行G6PD基因分型。傣族人中G6PD基因共发现
汇流时代我国公共广电体系之研究
作者:陈彦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广电服务  台湾公共广电集团  数位汇流  公共电视法  公共传媒服务 
描述: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簡稱公廣集團)。2007年起,公廣集團再加上客家台、原民台、宏觀台,成為年運作經費超過20億的公共廣電服務體系。公視擴大公共服務規模,《公共電視法》(簡稱公視法)卻未同步修正,公廣集團各台因法制定位不明,公共經費不足,加上整併帶來的組織文化衝突,問題橫生。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國民黨全面執政,連番風暴再讓公視深陷政治干預陰影,公視的獨立自主與公眾問責機制,也成為公視法增修的重要議題。另一方面,我國公共廣電制度,亦面臨數位時代的轉型。從創新服務角度來看,數位匯流使得傳統公共廣電服務,得以跨足電信產業,打破類比時代體系階層與地理時空限制,形成所謂「公共傳媒服務」的新型態。本文目的,即是透過「公共廣電服務」理論原型之探討,以及世界進步國家公視制度的比較分析,來評估我國公共電視體制定位,及其數位時代的整體發展形貌。公共廣電服務能有效運作,必須依賴穩定的經費設計,且不受商業或政治影響。我國公廣集團除華視外,各台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經費支應,在國家財政困難或國會衝突時,經費容易遭到凍結或刪除。為了降低政治干預,增加公視獨立自主性,本文建議應改善公廣基金會的收入結構,減少政府經費所佔經費比例,增加非政府的自願性捐助。政府機構更應認知公視屬於全體國民,以「臂距之遙」原則,作為公視組織法制設計之理念。政府機構所制定的廣電政策、媒體制度與法律規範,對於公共電視發展,有決定性影響。本研究倡議,新聞局裁撤後,行政院文化部與通傳會應共同攜手,成為輔弼我國公視發展的關鍵行動者。相關作為包括文化內容扶植、影視特種基金設置、廣電法中的文化創意保護規定等,都是文化與傳播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設計。本文主張,匯流時代的公共廣電體系法制工作,必須分階段循序進行。近程應先釐清公廣集團各台定位,將華視、客家台、宏觀台納入《公共電視法》之中,並朝向單一董事會治理規劃。中、遠程而言,擬自主營運的原民台、中央社、央廣、以及其他公營電台,則可依據數位公視平台的角色分工,相互結盟,形成夥伴關係,共同提供有別於商業體系之傳媒服務,以發揮公共傳媒之綜效。
广东省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作者:李禹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地域建筑  广东省  文化地理学 
描述:建筑文化学的理论体系相结合,对广东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进行阐释和论述:第1章首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对国内外建筑学、民居学、聚落地理学等领域有关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