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32)
报纸(6257)
图书(1417)
学位论文(1230)
视频(441)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32)
报纸 (6257)
图书 (1417)
学位论文 (1230)
视频 (441)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453)
2014(12053)
2013(1275)
2012(1311)
2011(1281)
2010(1110)
2009(694)
2007(355)
2002(48)
2000(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92)
梅州日报(17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1)
侨报(237)
香港文汇报(225)
客家(11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台湾民主季刊(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文史博览·理论(1)
族群产业与网络:以印尼商店为例
作者:洪佩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业资源  印尼商店  族群产业  客家 
描述:否形成所謂的族群產業經濟,印尼商店內部的族群網絡關係為何?最後,從這群客籍印尼華人移居到台灣的因素和適應歷程等,更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所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並正視與紀錄下移居到台灣的少數客籍印尼華人的移民歷史與文化背景。
地方文化行销策略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客家古迹文化为例
作者:曾昭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文化古迹  地方文化行销  SWOT分析  新竹县新铺镇 
描述:主要採取三種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深度訪談法以及SWOT分析法,探析其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一步研擬新竹縣新埔鎮客家文化古蹟之地方文化5P行銷策略,包含產品(Product)、價格
增江流域村落研究
作者:陈惠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增江流域  村落  建筑  广府  客家 
描述:部与北部为客家系文化圈,西南部为广府系文化圈。强势的广府系文化圈不断向外扩张,当它向东北的客家系文化圈发展时,却遇到客家文系化圈的强大实力而停滞下来,于是两文化圈在这个文化交接地带相互斗争以至共存
「大苗栗客语新闻」 客家族群相关报导之内容分析
作者:钟君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苗栗  客家族群  客语新闻  客家新闻  族群媒体  媒体近用权 
描述:針對族群相關程度、記者使用語言、受訪者使用語言、報導主題、客家形象等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個族群相關報導在不同類目上呈現出專屬特質,每個族群大不相同,其中樣本數最多的客家族群相關報導,更顯示
仪式中身份的转化:以客家拜新丁为例
作者:戴正倫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丁粄  客家  拜新丁  交换  仪式 
描述:換過程,可進行深度的了解。本研究大致上分成兩個部份來論述:第一個是以廟中準備儀式事宜的狀況、以及儀式的展演過程,儀式作為身份轉化的機制,他是如何在儀式中轉化,儀式在漢人社會代表了何種意涵?除了儀式的觀察是為本研究的焦點所在,另外一個部份是家戶間、與社區間、與跨社區間的交換行為為觀察對象,他所呈現的交換新丁粄的狀況,可以了解到新生兒身分藉由交換新丁粄再確認;也可以從發送新丁粄的交換當中,觀察出團體的界線改變的與否,以及觀察出發送者的人際網絡關係。
盘龙镇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音系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科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盘龙镇  梅县  客家话  音系  比较 
描述: 盘龙镇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声母比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古全浊声母变清,无论平仄都有送气的,但仄声有一部分不送气;梅县客家话无论平仄都读送气音。(2)盘龙镇客家话共有21个
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以广东河源客家旅游
作者:张玉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民俗文化  SWOT  分析  旅游开发  河源 
描述:讨会。因此,将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作为一大个案来研究,就有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客家的来源、客家民俗的特性及民俗旅游的涵义、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河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了系统的介绍
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桂南采茶戏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李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采茶戏  传承  客家  场域  资本 
描述:域中的行为对桂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桂南采茶戏与客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桂南采茶戏所表现出来的客家文化符号来说,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三种是最明显的。桂南采茶戏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评判是基于
台湾客家的形塑历程:清代至战後的追索
作者:林正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  客人  粤人  土客冲突  闽粤关系 
描述:,恰適西教東傳,於是以客方言地域為傳教重心的巴色會傳教士們也共同參與為「客」溯源的行列,就約在18世紀中葉,中文的「客家」與西文的Hakka有了指涉相同人群的意涵。 客方言士子與西方傳教士為「邊緣客域
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
作者:陈汉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饶平  客家  迁台  两岸互动 
描述:湾史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移民台湾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清代众多饶平人在台从事商贸活动。以“土地贫瘠”、“生活艰苦”、“环境恶劣”、“谋生不易”“人地矛盾”等表述作为解释迁台的原因过于笼统。清代饶平山区部分地带确实面临着生计困难的问题,这是饶平人迁台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是,人地关系并非是将一地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直接对应,而应考虑土地的所有权。移民网络的存在也是迁台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影响饶平人迁台的因素来看,将推拉理论放置于不同的个案或是同一个案不同个体、不同的时空中时,显然不太适用。迁台的原因通常并不能用单个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历时性的变化,同时处于一个“非线性关联的系统”之中。清代饶平与台湾的往来紧密而频繁,即使是在“日据”时代,虽然遇到不少阻碍,但饶、台两地宗亲乡人及经济文化的联系却从未中断。“持续迁台”是清代早期饶、台两地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宗亲乡亲为基础的地缘组织是饶、台两地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这样的纽带作用表现为既延续了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两岸互动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的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饶平与台湾在血缘、文化等方面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乃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