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杂记》到《被遗忘的战争》
作者:张卫东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争  遗忘  杂记  同治年间  田野作业  根本性  械斗  广东 
描述:械斗”。可是,西路“打了”,东路“没打”。
杂记》与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志问题
作者:严忠明  期号:第9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标志  徐旭曾  惠州  《丰湖杂记》  客家民系 
描述:部社会的确认都出现时 ,才可认为客家民系真正形成 ,徐旭曾的《杂记》正是在需要这种双重确认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正可视为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标志
也论客家源流
作者:黎章春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源流探奥  中原汉民  《太平寰宇记》  民族融合  外来移民  主体融合  客家研究  汉族  古越人  土著居民 
描述:1808年,执教惠州书院的徐旭曾先生鉴于博罗东莞土客械斗而著《杂记》,提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开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先河。十九世纪下半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以及客家人在这次运动中的重大作用,加上广东发生更大规模的土客械斗所...
《客家文化述论》:一部推进客家学研究的力作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研究  客家文化  力作  述论  客家研究  学术研究  研究论著  30年代 
描述:客家学术研究的历史如果从1808年在惠州书院讲学的和平县进士徐旭曾先生发表《杂记》算起,至今已走过了200多个年头。自徐氏之后,客家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其中尤以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先生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影响最大。它的问世,标志着客家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现代客家学术史研究
作者:谭元亨 刘小妮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学术史  研究 
描述:自徐旭曾《杂记》至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历近200年,客家学术研究由自在到自为,从自辨到自立,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进程。在今日客家学日益成为显学之际,追溯这一历程,自是非常必要,有利于推动这一学问的进一步拓展。
和平徐氏宗族与地方社会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和平  宗族  客家研究  文字记录  学术史  客家人  中原 
描述:引言 在客家研究学术史上,《杂记》为人熟知,是迄今所见最早关于客家人源自中原的文字记录,然而其作者徐旭曾的故乡——和平下车及其家族的情况则鲜为人知。本文结合现有的相关资料,对和平徐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进行梳理。
汀州客家饮食杂记
作者:邱庞同  期号:第19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  战争时期  组成部分  福建省  广东人 
描述:福建省长汀(旧称汀州)市闵西重镇,八闽客家首府,从宋代至明代的中国客家之都。境内有一条汀江,蜿蜒南流,并入赣江,经广东入海。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渊源在中原
作者:封乔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起源  迁徙  中原文化 
描述:莫大欣慰。客家人是汉族一个系统分明的支派,作为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群体,究竟源于何方?这是海内外每一位客家人在思亲怀祖、追本溯源时最为关心的问题。徐旭曾在《杂记》中记述客家民系的形成始末:“今日之
毛泽东在永定金大山
作者:廖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金丰大山  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土楼  革命故事 
描述: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客家土楼的故都,永定东南面,有座面积达490多平方公里的金大山。巍巍金大山见证了80年前毛泽东在此指导的革命故事。
大山采风走笔
作者:张永和  期号:第16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山  采风  世界文化遗产  自然保护区  红色文化  北回归线  客家土楼  民居建筑 
描述:了迷、着了魔似的,将这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评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把全球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奇葩——客家土楼,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