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48)
期刊(813)
图书(139)
学位论文(127)
视频(58)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48)
期刊 (813)
图书 (139)
学位论文 (127)
视频 (58)
会议论文 (14)
按年份分组
2015(60)
2014(1058)
2013(237)
2012(238)
2011(252)
2010(228)
2008(102)
2007(54)
2005(12)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
方言(22)
中国语文(7)
江西社会科学(3)
创作评谭(2)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1)
华章(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东南传播(1)
山羊隔畲族“山客”与客家的历史关系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山客话”  客家话  汉语方言  闽西 
描述:山羊隔畲族“山客”,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与客家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闽西珍品“八干”
作者:葛山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土特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南  辣椒干  珍品  河田鸡  豆腐干  东南亚  红心甘薯  萝卜干  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理配比 
描述:闽西珍品“八干”葛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集山珍与药膳于一身的闽西南“客家八干”情有独钟。如今,“八干”日益摆上人们餐桌,还上城市宾馆,饭店的宴席,不仅是地方风味名菜,许多品种在东南亚各国都久享盛名。“客家八干”,就是连城甘薯干,永...
石门韵母和声调的古音痕迹和历史音变
作者:李玉  期号:第0期 来源:汉语史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方言  中古音  客家人  部分字  早期  痕迹  上古音  平南  客家方言  短元音 
描述:方言平南。本文记录的是笔者所说
客家人学普通话的难点
作者:刘玄恩  期号:第1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声母  客家人  客家话  客家方言  广州话  吴方言  闽南方言  韵母  粤方言  北方方言 
描述:广东,并存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就惠州来说,同时通行客家、广州和由客家、广州、本地土话混合而成的惠州。周恩来总理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曾经指出:“我国
四川境内的“老湖广
作者:崔荣昌 李锡梅  期号:第1-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方言  中江县  永兴  金堂县  官话  客家人  明万历  康熙  地名  语音特点 
描述:地调查,广汉县说这种方言的群众自称“死湖广”,金堂县管这种方言叫“宝老倌”(这些人不少是从湖南宝庆府迁来的),还有
乐昌北乡的语音特点
作者:周玉蓉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乡话  语音系统  语音特点  声母  韵母  声调 
描述:北乡研究是国家社科院重点课题——韶州土语研究的一部分,它既不属于北方方言,也不属于粤方言、客家方言或闽方言,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简单地归纳了北乡的语音特点。
粤北乳源客家话音系
作者:徐红梅  期号:第11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乳源  客家话  音系 
描述:乳源是粤北韶关市下属的一个县,全县通行客家,其客家特点明显。
夏季保健苦瓜
作者:一凡  期号:第8期 来源: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苦瓜  保健  夏季  客家山歌  广东省  李时珍  肉汁 
描述:广东省流传着一首客家山歌: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甘。甘苦任你择,不苦哪有甜。苦瓜因味苦而得名。李时珍著有: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
潮安畬概述
作者:黄家教 李新魁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潮州地区  广州方言  潮安县  少数民族  北京音  客家方言  声母  概述  潮汕地区  元音 
描述:約千余人;成年人大都能讲潮州話,在本民族內部交际用畬話,对外則用潮州話。該地的畬族同胞,在生活及生产习慣上已与潮州地区的汉族人民沒有什么大的差异,只在語言上才有所分別。
芳香保健擂茶
作者:蔡行健  期号:第12期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健  将乐县  宁化县  桃源县  客家人 
描述:吟给你端上香气浓郁的擂茶,然后和你慢慢地聊,让你尽情品尝。茶味沾唇,甘醇爽口,齿颊留香;喝上几口,沁人心脾,神清气爽。主人见你喝得舒畅,便会一勺一勺替你续上,殷殷情意,却之不恭,让你喝个心满意足,情义切切,不亚于藏民献哈达。擂茶的制作很独特。客家人都有熟练的擂茶功夫,尤其是妇女,人人是擂茶能手。家家都有一套擂茶工具,人称“擂茶三宝”:一是口径约1.5尺,内壁有精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长2尺许、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制成的擂棍;三是捞滤碎渣的竹制“捞瓢”。加工时,抓一把当地盛产的好茶叶、芝麻、几片甘草等,放入钵内,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节奏旋动,间或轻轻敲击,然后将研成的碎泥捞起,用“捞瓢”滤出渣,这些糊状食物即为“擂茶脚子”。再将“脚子”放在茶碗里调匀,又冲沸水,就成了一碗集香、甜、苦、辣于一炉的擂茶了。品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