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注意推普宣传的科学性
-
作者:严戎庚
期号:第2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推广普通话 客家方言 自我调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者 必然性和必要性 潮汕方言 民族共同语 广东省潮州市 中国历史发展
-
描述:在推普宣传中,有的同志从纯语言的观点,即从普通话本身去赞美普通话,以证明推普是必要的。比如,说普通话语音简单好学,声调只有四种,而有些方言居然有八种、十种;韵母只有三十几个,而有的方言中却有八十多个,等等。又比如,说普通话听起来优美悦耳,抑扬顿挫,还...
-
光彩夺目的民居文化
-
作者:白木 子荫
期号:第2期
来源:陕西建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 客家民居 建筑文化 吊脚楼
-
描述:。1000多年前,客家居民为了求生存,避雨御寒,防风抵暑,也是为了抗击匪寇的侵扰,他们凭着勤劳智慧的双手,利用山间的竹片、木片、泥沙,外加红糖、糯米、石灰夯筑土墙以承重、作围护,再用杉木搭建屋层,历经1000多年的不断兴建与修缮,才形成今日高低不一,造型各异的大规模的土楼群。
-
福建将乐发现宋代擂茶器具窑场
-
作者:李熙慧
期号:第23期
来源:茶叶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擂茶 福建 器具 宋代 窑 研究所 博物院 将乐县
-
描述:12月13日,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获悉,在福建将乐县玉华村,发现了一处专门烧造客家擂茶器具的宋代窑场,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
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及其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
作者:罗迎新
期号:第3期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 民居 空间竞争
-
描述:突出,围龙屋的开放功能显著。应用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分析了影响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因素,认为客家民居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同类型非替代性竞争。同时,提出了客家民居旅游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加强区域合作与规划、资源互补与联动发展的开发策略。
-
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保护对策——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
-
作者:杨宝 宁倩
期号:第10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初溪土楼 生土建筑 遗产保护
-
描述: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
-
感悟岭南民居
-
作者:张山
期号:第2期
来源:当代检察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民居 感悟 广府民系 文化心理 地理位置 和平发展 客家民系
-
描述:的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由此,他们也带来了三种迥然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
-
略论生态建筑与客家民居生态特色
-
作者:王强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 建筑 实践 民居 特色
-
描述:本文力图从现代生态观出发 ,论述生态建筑产生发展的背景 ,并以“三论”简介其丰富的内涵 ,从建筑领域、建筑科技、建筑消费等来阐释其实践意义。该文又在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客家民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多功能多用途”等生态特色
-
福建客家民居交往空间模式研究
-
作者:宋奕孜 冯阳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交往空间 居住区 人文关怀
-
描述:福建客家民居不论在居住形式、居住规模上都与现代单元式居住小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以客家民居的建筑类型及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客家建筑中探寻一条能够适用于现代居住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纽带",以弥补现代居住区设计中对人文关怀的忽视。
-
福建客家土楼(振成楼)
-
作者:张友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城建档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 传统住宅 民居 客家 椭圆形 特色 角形 科学 中国 实用
-
描述: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民居客家土楼,是我国传统住宅中的一颗明珠。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
广东三大汉族民系民居表征的宗族结构
-
作者:郭焕宇
期号:第11期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府 客家 潮汕 宗族结构 民居
-
描述:在岭南文化背景下,广东省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民系在宗族文化兴盛发达的明清时期,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这三大汉族民系的民居建筑单元分别凸显了家庭、房支及家庭、房支要素在宗族结构中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礼制思想影响下,广东民居建筑遵从宗法制度,实现了生活空间伦理秩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