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客家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研究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6期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茶文化 客家茶 茶产业
-
描述:浓厚的礼俗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加以呈现。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客家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彰显台湾客家餐饮中的饮茶文化,并进而指陈未来台湾客家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
作者:柯雪润 陈靖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形式和内容 马来西亚 海外华人社会 社会等级制度 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因素 文化模式
-
描述:饮食或庆祝仪式等细节,我们能否总结出一套更核心的行为模式或认同模式,使客家能反复地从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其他族群中区分出来?研究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家在很多地区所具有的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
-
试比较客家与日本茶道的精神文化内涵
-
作者:江俐
期号:第10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日本茶道 精神内涵
-
描述:作为客家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在中国人日常饮食文化与生活中的地位。而对于日本人来说,茶是最受青睐的饮料。本文将对客家和日本茶道的精神文化内涵作一个比较。
-
围龙屋客家食府鱼从东江源头来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0期
来源:消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客家 源头 东江 饮食文化 民居建筑 鱼
-
描述:这是一家“最文化”的客家餐厅,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精髓为主旨。食府以五大特色中国民居建筑之一的“围龙屋”为名。踏入店中,青砖雕栏砌就的围龙大厅以及天方地圆的构造引人入胜。
-
粤东客家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
作者:曾桓辉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武术 现状 规范
-
描述:研究客家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探索客家武术的体系结构,研究如何使客家武术文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以更好地促进客家武术的合理发展;将流派众多的客家拳种推向全国及世界,使客家武术成为传播中国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对客家武术走向世界和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赣南客家山歌的衬词衬腔探究
-
作者:刘小兰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衬词 衬腔
-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是一种独具特色、蕴涵客家民俗风情的山歌形式,衬词衬腔是赣南客家山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衬词衬腔的阐述和分析,试图揭示山歌创作中合理运用衬词衬腔,将超乎原生态的韵味以及衬词衬腔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突出民俗特色,增强艺术张力,使赣南客家山歌永放光彩。
-
客家哭嫁音乐探究
-
作者:龚悦晗
期号:第18期
来源:华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哭嫁 女性地位 音乐特征
-
描述: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客家人的乐生迈进、勇敢豁达。客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由于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女子在家庭中地位低微,婚姻不能自主,于是在出嫁前控诉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达追求自由婚姻的意愿。作者经采集、整理,把客家女哭嫁的音乐编写成曲谱,初探客家哭嫁的音乐特征。
-
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
-
作者:梁锦梅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地理环境 文化景观 闽粤赣边区
-
描述: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指出客家文化景观的特征适应于山区环境,具有存在和发展合理性。认为在现代社会下,客家人应该更加开放思想,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参与各区域文化交流,通过文化整合,保持传统文化精华,使客家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
-
客家传统竹家具的特色与开发价值
-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传统 竹家具 开发
-
描述:历史上,客家人对竹的加工、制作和使用非常普遍,竹家具是其中最主要的。当前,竹家具不再为人们青睐,其原因令人深思。开发传统的竹家具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客家山区丰富的竹资源,促进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竹家具的开发应该注意二点:造型设计、科技加工。
-
普庵禅师与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民俗
-
作者:杨永俊
期号:第1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醮祭 客家 普庵 禅宗 赣西北
-
描述:本论文建立在社会调查基础上。由普庵禅师所弘继的临济禅宗领唱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仪式 ,并由此形成其鲜明的祭祀民俗文化地方特色 ,这是禅宗发展史上一个十分奇特且值得学者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本文叙说了这一特定民俗事象的分布范围、祭祀特点、祭祀过程 ,并力图探讨它的历史来源 ,作合理的文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