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擂茶
-
作者:林万春
期号:第9期
来源:散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茶文化 闽西北 客家 出土文物 唐代文人 苏东坡 玉华洞 将乐县 饮茶
-
描述:阶山上。那一年带病游玉华洞,洞穴黝黑阴暗,一个时辰下来,人亦闷闷的;我出了后洞口,转到山顶的乐野山庄,客家妹子端出一钵擂茶。我这人恋土,何况故乡沙县乃闽西北茶乡,因此对这稠糊糊的擂茶总隔一层感情。想不到两碗下肚,额上沁出微汗,驱
-
爱上这份“俗”
-
作者:彭梦瑶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民居 客家人 导游解说 游客 永定 里面 民俗文化 各民族 介绍 男人
-
描述:曾去过深圳的民俗文化村,本想好好赏识一下各民族的韵味,可那"艳衣艳饰"早把"俗"给遮蔽、淹没了。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民居不同,它还"俗"风犹存。趁暑假,我缠着妈妈跟随旅游团去饱览了一番。从早上七八点上车开始,我们就在车上闷到了中午,终于到了永定土
-
永定客家土楼的宏观美学价值
-
作者:刘瑞儿
期号:第6期
来源: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宏观美学价值
-
描述:客家土搂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其外部造型,千姿百态;内部结构,巧别致:组合群体,惟妙惟肖;楼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蕴涵很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特征及管理开发
-
作者:刘姿麟
期号:第3期
来源:知识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客家土楼 特征分析 管理开发
-
描述: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蕴藏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本文从福建客家土楼的概述、客家土楼特征以及针对土楼的管理开发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
广西客家民居生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作者:廖荣昌 潘洌 李欢 颜莉莉 廖宇航
期号:第21期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土 砖土技术 现代建筑
-
描述:介绍了广西客家民居的特色,对居民特色营造技术进行了论述,将之与现代建筑技术对比,研究了客家民居常用的三合土夯土墙和土坯砖,解决了传统建筑材料土坯砖、夯土墙是否可以用于现代建筑的疑问。
-
客家土楼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方古城堡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科技信息(山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城堡 东方 世界
-
描述:人生就是一次旅行。 当我在一个午后仓皇失措地走进土楼人家避雨,坐在竹椅上,我心头往上涌的就是那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向来拒绝“只见其景,不见其人”的神游,
-
晚清深圳地区基督教传播史论
-
作者:蔡惠尧
期号:第36期
来源:台湾师大历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巴色会 巴冕会 韩山明 黎力基 叶纳清 韦永福 西乡传道学校 李朗存真书院
-
描述:朗為南會中心;巴冕會主要在廣府地區佈道,以福永-西鄉為中心,不斷向廣東北面、西面展教。西教士深入城鄉,施醫傳道,創設傳道學校和存真書院,悉心教授生徒,潛心著述,翻譯《聖經》,發展信眾,設立教堂(或宣
-
花东纵谷北部客家乡镇的历史渊源与当代社会特性简述:以吉安乡
-
作者:苏祥庆
期号:第18期
来源:东台湾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二次移民 花莲市 吉安乡 东台湾
-
描述:照之方式,突顯花蓮市、吉安鄉兩地客家族群當代的社會特性差異,結果顯示吉安鄉客家族群之生活,相對保有來自於臺灣西部原居地的文化特色,花蓮市則因都市發展導致人口高度的流動,生活其中的客家族群與地方社會間的聯繫普遍較為薄弱,而客家二次移民昔日出現於在地化過程中的特性,迄今亦已產生了空間規模與本質上的轉變。
-
四川的客家人和客家方言
-
作者:李文泽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四川 客家方言 西南官话 中原地区 移民 郭沫若 普通话 广东 西南方言
-
描述: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称作“土广东话”,以示与“真广东”相区别,大概表示是土著广东人的意思。这部分土广东人就是东南客家人移民的后裔,虽然离开本土已经几百年,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保持着祖辈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方言体系,与西南官话(普通话的西南方言)迥然有异,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
情歌不唱不寬怀——客家山歌漫談
-
作者:張維元
期号:第4期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人 情歌 南方民歌 居住 比喻法 初升 起伏 古代 明代
-
描述:廣東僑乡梅縣地區是我國‘客家人’集中居住的地區之一,这里的人們一向愛唱山歌,每於赤日亭午,或圆月初升,都可聽到嘹亮的歌聲響徹於峯巒起伏间,長林淺水處。故这里素有‘山歌之鄉’的稱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