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12)
期刊(381)
学位论文(80)
图书(26)
视频(9)
会议论文(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12)
期刊 (381)
学位论文 (80)
图书 (26)
视频 (9)
会议论文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551)
2013(217)
2012(234)
2011(219)
2010(151)
2008(63)
2007(43)
2006(21)
2005(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5)
三明日报(65)
客家研究辑刊(20)
知识窗(教师版)(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
广州文艺(1)
汽车时代(1)
旅游(1)
湖北社会科学(1)
帕米尔(1)
成都东山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特点简析
作者:苏东来  期号:第1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都东山客家  民间信仰  祖先崇拜  多元信仰 
描述:清初以来,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跋山涉水迁居成都,择成都东郊龙泉山脉而居(东山地区)。客家人的到来不仅把原的生产技术带到蜀地,更是把原地的传统文化信仰带到四川,极大地融汇和丰富了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内涵。成都东山地区由此呈现出独特的客家民间信仰习俗。
清代闽西客家的族自治传统:《培田吴氏族谱》研究
作者:郑振满  期号:第4期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乡族自治  清末新政  闽西客家  家族组织  族谱 
描述:汀县培田吴氏家族的族谱资料,可以发现闽西客家的族自治传统,与晚清地方自治有历史渊源。培田吴氏的家训、家法与族规,体现了家族自治的理想模式。培田吴氏的各大支派和社团组织,对族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
武平县客方言一级元音格局研究
作者:孙彬彬 邱春安  期号:第12期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县客方言  一级元音  元音声位图  元音相对位置图 
描述: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但其研究力度远不如其他方言。元音格局是研究某一语言中元音全貌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了纯客县武平县下坝的一级元音格局,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绘制了下坝客家话的一级元音声位图及元音相对位置图,并对四个一级元音的分布状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无影塔
作者:范少伟 郭新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梅州市  大埔  龙岗  沙土  风水  青砖  锥状  小窗  底层  山原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河头口。该塔为五层六面锥状塔,一、二层由沙土夯筑,三至五层为青砖垒砌,其中二、三层各面开有小窗。底层立有"此山原系河头罗族粮山,通因为风水在此建峰,日后通不得以峰占山,罗族亦不得以山废峰此记。清雍正甲寅秋首事吴砥柱
朝元塔
作者:罗怀日 郭新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梅州市  传统社会  乾隆  八角  砖塔  大埔  建筑  底层  镶嵌  匾额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口的凤雏岗。该塔为八角沙灰砖塔,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共五层,高约十米,为"一之文峰",是传统社会祈求合文运之建筑。塔底层大门上方镶嵌一"朝元塔"石匾额,其左边镌有"乾隆己卯春吉时旦",右边则刻有"双山主人何奋庸书"。所书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典
探幽昭平石城围屋
作者:阿志  期号:第3期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城  客家围屋  建筑面积  道光年间  贺州市  新华村  昭平县  客家人 
描述: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樟木林,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客家大围屋——新华村石城围屋。它是樟木林新华村叶氏人家的祖屋,也是目前贺州市建筑面积最大、独一无二的棋盘形客家围屋。围屋的始建者是广东客家人叶纪华、叶纪珍两兄弟,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经有18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仍然完好。
专家点评与亮分
作者:李遇春  期号:第1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文化性格  客家人  “志”  “情”  家乡 
描述:“家乡莱”是一个充满了浓郁乡土风味的意象,写作时要提防一般意义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作文老套,不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物“承载它无法负重的所谓“情”和“志”。曾俊文的(家乡菜〉文风朴实明净,围绕“客家让豆腐”这道菜,不仅写出了客家人虚心谦让的地域文化性格.
谈陈寅恪的“恪”字读音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6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读音  特殊称谓  修水县  上杭县  客家人  宁州  铜鼓 
描述:"陈寅恪"名字及"恪"字辈的由来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县人。清雍正末年,陈寅恪的六世祖陈鲲池从福建上杭县来苏中都村迁至南昌府义宁州(1913年分为修水、铜鼓两县)泰七都竹塅村。一百多年后,迁入义宁州的怀远人(修水、铜鼓客家人的特殊称谓)开始联宗建祠修谱。
四保客家的语言与服饰
作者:陈华美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乡约  居住地  服饰  闽西  武夷山  开拓  余华  语言  乡村 
描述:四保位于武夷山南侧,隶属闽西,是纯客家人的居住地。历史上,长汀、宁化、连城、清流四县交界的结合部,长约70余华里的乡村统称四保。而今四保指清流的里田、长校、连城的四保约三万余人的一带村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在这儿繁衍生息,开拓出一片丰饶之地。
传统客家商人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探究
作者:吴飞  期号:第21期 来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学界对传统企业家的研究,特别是华人华究有侨的研着诸多的成果。 “出洋艰苦创业,成功后回国报效家乡,捐款投资、报效梓”成为描述众多华侨商人经历的一个常态画面,但此描述往往过于笼统。本文拟从华侨企业家姚德胜的商业历程,考察其在侨居地与祖居地的社会贡献,从个体到一般,管窥传统企业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