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
作者:廖楚强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楹联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遗产  居民住宅  建筑体系  中国南方  客家民系 
描述:闽西永定数以万计的土楼群.是中原汉族南迁的客家民系所独创的属于中国南方住宅的一种非常宏伟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居民住宅。客家土楼,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一座土楼的建造,都体现出客家人开拓创业、发展奋进、勤劳俭朴、好学崇文、和睦敦厚、孝悌传家等优良传统。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理论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东南亚  黄河流域  孙中山  邓小平  中原地带  客家学  李光耀  著名人士  方言群 
描述:后,客家人开始移居东南亚各地,分散在东南亚、欧美等80个国家和地区。现海外居住着近正,000万客家人.客家人保留了独自的文化和生活习切.包括与古汉语相近的客家.客家文化源流以孙中山为首,包括邓小平、李光耀等著名人士.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从客家民间谚语谈客家女性教育
作者:周晓平 周丽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女性教育  民间谚语  中国 
描述: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谚语作为客家民间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所包含的内容淋淋总总,它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族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谚语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永恒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客家人、土著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都深深受到影响,
闽客方言与“脖子与下巴之间的部位”意义有关的本字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本字  部位  客家话  关系词  闽语  汉语  简称  同源 
描述:一、问题闽语与客家是地理上相毗邻的两个方言,两者有一部分特有的关系词,可以找到早期汉语的源头,但不见于其他方言(参看严修鸿2001)。本文将讨论的“下巴以下脖子前面(以下简称‘脖子前’)”这个意义的说法,在闽客方言显然是同源的:[第一段]
大山深处英雄村:豆畲
作者:黄家祥  期号:第3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大山  中央苏区  自然村  诏安县  解放前  客家话  居民 
描述:豆畲是原中央苏区诏安县的一个自然村,住着张姓客属人家,解放前居民仅50余口,到如今亦不到80人。村子深藏于广袤的乌山中,微小如豆,故有“豆畲”之称,又因住地坡度较陡,又有人称其为“头斜”,客家话头斜也是最斜的意思。该村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英雄村”。
浏阳客家方言中的“跍”
作者:沈雪飞  期号:第5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浏阳方言     
描述:“跍”是浏阳客家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词.它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和副词.做介词时可以用来引进时间和处所,以及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和状态的持续.本文主要对“跍”的来源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和用法,与相似介词“栖”和浏阳中的“跍哒”进行比较,阐述它的动词义到介词义的演变过程.
赣南客家祭祖仪式文化内涵之探析:以西江镇许氏“坚盛堂”祭祖
作者:叶增忠 查丽红  期号:第6期 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昌县西江镇  祭祖  文化内涵 
描述:在古老的赣南,一直延续着祭祖仪式.祭祖是族人和祖先之间的交流,也是幻想中的人与神的对话.文章试图以人类学的“深描”的视角记录会昌县西江镇许氏“坚盛堂”清明祭祖仪式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文化内涵分析.祭祖仪式体现了客家人尊祖敬宗、族群认同,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习惯、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运用客家楹联,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巫金星  期号:第14期 来源:学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客家楹联  教学拓展 
描述:客家楹联是客家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客家人民通过楹联,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酬答题赠,嬉笑怒骂皆文章。作为客家地区的语文教师,如何把客家楹联渗透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创新共筑发展梦 和谐同创靓家园: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坳二村
作者:暂无 期号:第16期 来源:新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源枯竭,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转型升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类似于坳二村这样的旧村,如何才能在转型升级中赢得新生,是政府相关部门极为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坳二村村长杨桂球,听取他们在基层管理创新发展中的心声和呼吁.(支部书记:杨浩权;村长:杨桂球;班子成员杨柏光、郑幼珍)
河流上游
作者:高作余  期号:第8期 来源:诗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的河流 @ 它不说“你好”,它说“叼那咩” @ 河面上,猛虎出没,旱烟消散 @ 不远处,我少的九叔,锄禾归,挑着 @ 月光 @ 树影摇碎的月光呀,东山的野猪越过 @ 了界 @ 在河流两岸,凶猛不值一提 @ 多少性命和鲜血被水波抚平,水草强悍 @ 我只能选择做一只野兔,在岔路口 @ 与春天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