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10)
学位论文(437)
期刊(207)
会议论文(10)
图书(7)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10)
学位论文 (437)
期刊 (207)
会议论文 (10)
图书 (7)
视频 (4)
按年份分组
2014(508)
2013(101)
2011(89)
2010(113)
2009(67)
2007(40)
2006(32)
2005(25)
2000(2)
199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42)
香港文汇报(180)
澳门日报(91)
臺灣東南亞學刊(5)
今日中国(中文版)(3)
政大史粹(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台商(1)
妇女拜祭者和被拜祭者:香港的一个客家社区
作者:罗碧诗  期号:第168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宗族  香港  天后  人类学 
描述:。關門口村因此而形成的凝聚力促進了村落,宗族和家庭宗教活動的保存和傳播。 這些因素都有利於對比長期以男女宗教活動之間關係的延續和變化,也有利於對比不同本土廣府社區的宗教活動。婦女的宗教活動過去和現
福佬客的歷史變遷及族群認同(1900年迄今):以高雄六龜里
作者:劉正元  期号:第28期 来源:高雄師大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佬客  族群認同  信仰重置  義民爺信仰 
描述:移(1900年迄今)的個案,探索福佬客的族群認同變遷過程,並以社會/信仰重置的觀點,討論福佬客的族群界線變遷機制。高雄六龜里及甲仙埔之北客移民,因日治時期後社會經濟的改變,造成客籍族群人口大規模
客语及台语与性相关的脏话初探
作者:郑雅怡  期号:第5期 来源:台湾学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脏话    性别  语言行为  论述空间 
描述:學術偏見,以新的研究視野探討此類普羅百姓的語文化。所有的髒話之中,與性相關的語詞向被認為禁忌度(taboo loading)最高,不只數量多而發達,還展現鮮明的性別意識。本論文以台語、客語這兩種
随谈“擂茶”
作者:江道镕  期号:第4期 来源:药膳食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早年生活  山岚瘴气  挥发油  黄酮甙  《玉篇》  大便燥结  润五脏  有益健康  花生果 
描述:即拨下适量的米于磨眼中。磨出的米碎叫擂茶米昔。早年生活贫寒人家,连粥都食不起,只有食擂茶。炒过的米米西多个香头。穷人一种调剂生活方式的方法。一般把水烧滚(开)倒下米粞,撒投些盐滴,煮稠盛起食。或炒
广东蕉岭南磜石寨村 闽粤交汇处的客家古村落
作者:孙霄 张新忠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广东省  交汇  古村落  岭南  西南地区  自然风光  福建省 
描述:松源镇.西依海拔上千米的皇佑笔、金山笔,居于闽粤交汇处,可见客家南迁足迹,尽显闽西与粤东客家文化之精华。石寨村是一座有着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山村,这里依山傍水,人文荟萃,是自然与人文环境保存良好
别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泉州土楼
作者:文清  期号:第1期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价值  土楼  泉州  承重系统  土坯砖  砌墙  墙体  墙板 
描述:等地发现了多座土楼,如安溪龙门镇玉居楼、安溪西坪镇平原村映宝楼、德化厚德楼、南安聚奎楼等。这些发现为研究泉州“土楼”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也为开发“土楼”旅游资源提供了契机。泉州土楼与永定客家土楼
关于牛石慧史实问题的实地调查
作者:萧鸿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牛石慧  史实研究  牛石庵  馥柏寺  书画家 
描述:的群体区域,包括今天奉新县的上富镇,西塔乡,甘坊乡,七里(六头),石溪、澡溪等。 奉新县文化馆的滕馆长参加过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工作。说起牛石庵,柏馥寺均未听说过。编过县志的文联副主席徐冰云亦不
客家渊源在中原
作者:封乔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起源  迁徙  中原文化 
描述:至粤者,有由湘赣逾岭至粤者……犹存生聚、教训、复仇、雪耻之心。一因风俗语言之不同……雅不欲与土人混处,欲择距内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属患难余生,不应东离西散,应同居一地,声气既不间隔,休戚始可相关
江西红色歌谣的产生及其艺术价值
作者:张涛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江西  艺术价值  客家山歌  革命根据地  红军  中国共产党  地缘关系  爱情生活  毛泽东 
描述:人口迁入江西。江西歌谣,尤其赣南的“客家山歌”、赣北的“打鼓歌”等受中原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江西歌谣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句七言体。也有四句半(拖山调)、四句五言体。武宁的“打鼓歌”多是三句半。小调多属生活小调,以调带词。元代,江西高安音学家周德清,于公元1324年著《中原韵》,列“正语作词起例”“北曲音韵十九个部首”,对江西的音乐、戏曲、民歌的咬字吐音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今,江西的赣剧、各路采茶戏的念白仍用中州韵。在赣南、赣西的一些歌谣和语言中尚有古汉语音韵。江西山多,过去交通闭塞,造成了“江西地不平,十里九样声”的现象。各地的山歌都以当地方言歌唱,形成了多元的风格。赣南各县及永新、莲花等地,歌谣和语言中仍保留着不少古汉语的称谓和形容词,这些地区的歌谣比较粗犷、古朴。 江西歌谣的共性是:口头性、群众性、地方性及红色歌谣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请你把我活埋!”帮忙者获罪震动赣州
作者:客家汉  期号:第7期 来源:前卫·大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自己 2010年10月19日深夜11时,江西省龙南县桃江乡水西坝村村民曾东良与家人没有睡觉,他们在等待年过六旬的父亲曾庆香回家。深夜还不见父亲踪影,着急的家人拨打其手机,无法接通。曾东良担心父亲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