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是返乡的诱惑
-
作者:稀饭 徐学仕 阮任艺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个龙头的技艺核心,不同尺寸的竹篾搭配将决定龙的种类和神态,如笑口大开、腾云而上的望天龙。龙头做工精细、工序复杂,技术性强,现在有制作能力的老手艺人已经很少了。骨架定形后,除了龙须、龙眼、龙爪用金箔纸
-
课改管理: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
作者:杨杏元
期号:第10期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立足本土,开发课程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编写最具瑞金文化特色的、有代表性的、符合新课程特点的校本教材 我们组织教师广泛阅读文献,进行参观、采访,挖掘红土地文化课程资源。教师们阅读
-
梅县境内方言语音的异同
-
作者:侯复生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语音 梅县话 境内 异同 客家方言 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语音特点
-
描述:镇。从方言系统的特点(主要是语音特点)看,这28个乡镇可以分划为四个片:1.梅城片,包括梅城(梅州市、梅江区政府所在地)、程江(现梅县政府所在地)、城北、大坪、城东、石扇、西阳、白宫、三角、长沙、梅
-
中职教育须突破纯教育改革思维
-
作者:马向红
期号:第10期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职学生观 逻辑命题 优秀 多元 多样
-
描述:);发散、收敛并重(如X透视技术+计算机技术=CT技术的组合收敛推演);从猜测到定论(如冬季教室空气质量下降原因是门窗紧闭);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场(如看电脑屏幕30分钟后开始视力下降)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活动
-
单一选区两票制下的一致与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的
-
作者:萧怡靖 黄纪
期号:第3期
来源:台湾民主季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单一选区两票制 一致与分裂投票 多层分析
-
描述:分裂投票。黨性愈強,採取分裂投票之相對機率也愈低。至於當選區中有脫黨參選或強勢獨立候選人參選時,選民即有顯著偏高的相對機率採取分裂投票,凸顯出個人選票在單一選區中的影響效果。而在農業人口比例愈高、政黨版圖勢力愈不明顯的選區,選民採取分裂投票的相對機率也愈高。
-
声音Voices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示,偷排是没有道理的。目前事情真相仍扑朔迷离。 霸王产品虽无毒,但品牌毒性仍在。 ——广东省质监局7月16日发布新的检测报告称,霸王的二恶烷含量是安全的。对于霸王产品的合法性来说,质监部门的检测
-
复活一座城市的记忆
-
作者:江冰
期号:第2期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绝无仅有的。这是广东独有的现象:“青年女作家群”、“青年诗人群”、“深圳作家群”业已成形,共同构成广东的“新移民写作”。评论家张燕玲称誉其为“充满时代感与丰富性的新的文学板块”,可谓有创见的总结。 但是,这些来自外地的移民作家,优势在于故乡与移居地的文化反差,劣势也在于此。
-
台湾口传文学语文统整教学研究:以「平溪相褒歌」为例
-
作者:洪宏元
来源: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统整 口传文学 相褒歌 立体性
-
描述:可成为教学的新概念。口传文学是先民在绵长历史中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包含着在地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台湾是个多语族的社会,自然创作出各种语言的口传文学。台湾北部种植茶叶的区域发展出台湾闽南语的采茶山歌,俗称相褒歌。相褒歌是采茶时的即兴山歌对唱,唱词平易有趣,是传统中的含蓄美与通俗美,极有文学价值的民间创作。而口传文学的采录工作,不但需要田野调查的技术,更需要专业记音、汉字选用训练,这些都与语言学知识相关。所以就文学与语言的双重内涵而言,相褒歌俨然是极佳的统整教材。本研究从课程统整的角度出发,以「平溪相褒歌」为研究主轴,讨论相褒歌中语言与文学课程的统整教学模式,并尝试针对台湾客家山歌与邹族生活歌谣进行整合,探讨跨语言文学课程统整所呈现出之教学立体性。
-
客家黄酒制作
-
作者:温伟盛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学生物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酒度适中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广东省的传统特产,也是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产。其制作过程一直都是靠客家妇女口传身教,很少见于中学课程中。本实验设计就是通过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再现客家黄酒的制作过程,让学生
-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
作者:董平
期号:第6期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器也,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讲究深入观察被画者的天然神态,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然后加以描绘,即所谓“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笔底。” 清人唐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