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607)
报纸(6265)
图书(1673)
学位论文(1279)
视频(436)
会议论文(365)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607)
报纸 (6265)
图书 (1673)
学位论文 (1279)
视频 (436)
会议论文 (365)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52)
2014(12738)
2013(1284)
2012(1321)
2009(701)
2008(571)
2007(361)
2006(186)
2005(92)
2004(1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09)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46)
韶关学院学报(4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6)
语言研究集刊(4)
民族语文(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青山叠叠路迢迢
作者:练建安  期号:第7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闽粤赣  聚居地  客家山区  石砌  闽西  客家先民  赣南  山间  武夷 
描述:闽粤赣边客家人聚居地,有崇山峻岭、千岩万壑。如赣南,南横五岭,东靠武夷,西倚罗霄;如闽西,有武夷、玳瑁、彩眉、博平岭山脉以及诸多南岭余脉;如粤东,有项山、阴那、凤凰、释迦诸山脉。闽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赣南是“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山间多路,但“对山喊得应、走路是
浅析明清时期人人赣的原因及影响--以赣南地区为例
作者:刘世斌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闽人入赣  赣南地区  原因  影响 
描述:明清时期是我国移民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人大量入赣的高发期。人入赣现象的出现是由人地矛盾、战争影响、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一方面促使了赣南山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客家文化的巩固、充实;另一方面造成赣南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
作者:陆青春 王红燕  期号:第4期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传统民居  文化内涵  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特色  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特点 
描述: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带有"奇葩、骚扰、夯实、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等词语的句子。2.通过小组合作,概括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两处民居鲜明的特色及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在两篇短文的比照中体
聚族而居 情理共生
作者:郁枫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土楼  共生  情理  聚族  少数民族  生土建筑  保护生态  建筑热工学  体现 
描述:福建西部群山环绕,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仿佛是世外桃源;这里是全球数千万客家人的祖地,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里。受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孕育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土楼。聚族而居是土楼的一个基本特征,与中原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完
河南板头曲音乐发展手法研究
作者:杨丽莉  期号:第2期 来源:民族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南板头曲  音乐发展  手法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  乐种  旋律发展手法  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材料  变奏  中国传统器乐 
描述:河南板头曲是中原弦索乐中的重要乐种,和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山西五台山音乐齐名,是中国传统器乐中的瑰宝。有史料记载,板头曲对"广东客家音乐"(即广东汉乐)的发展影响深远。另外还有"潮州弦诗乐",至今仍以"中州古调"为其乐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板式也与板头曲曲体相同,都是六十八板体结构。
福建土楼 寰海共珍
作者:熊婷  期号:第6期 来源:民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  客家人  民居建筑  圆楼  振成楼  闽南人  三种类型  防御功能  传统理念 
描述:福建土楼是福建客家人和闽南人千余年来逐渐形成的民居建筑,它们气势恢宏,形状各异,主要有圆楼、方楼、五凤楼这三种类型。福建土楼仿佛与周围的山川河流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理念"天人合一"的生命载体。最早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
五华荣槐楼
作者:红梅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广东省梅州市  围龙屋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民居  文化历史  长乐  乾隆年间  清朝  革命历史 
描述:2010年10月,具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五华县"荣槐楼"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槐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安塘角,是一幢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由当时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广东布政司温荣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弘扬本土文化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作者:唐亚玲  期号:第7期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文化  文化底蕴  惠州  地域特色  历史悠久  生产生活  广东省  客家文化  闽南文化 
描述:位于广东省的惠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东江地域特色的汉文化遗产,以本土文化、客家文化为主干,兼具广府文化、闽南文化、中原文化特征。
因地制宜 建设绿色龙岩
作者:郭瓅 黄学明 修人坤 林红强 吕国梁 孔莉  期号:第8期 来源:城乡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岩市  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  因地制宜  园林城市  福建省西部  中山公园  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  绿色 
描述: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部,又称"闽西"。龙岩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深深地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脚步;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
龙岗舞龙的普及和推广策略
作者:黄伟  期号:第8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岗舞龙渊源  现状  建议 
描述:舞龙是深圳市龙岗地区的主要民间活动之一,它不仅代表龙岗地区客家文化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寄托了龙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今,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和深圳特区一体化这两大方针政策。龙岗地区将在人文龙岗、生态龙岗、和谐龙岗等方面为建设龙岗家园做出具体的规划,并使龙岗旅游和本土文化、民间艺术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