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324)
报纸(6267)
图书(1652)
学位论文(1257)
视频(476)
会议论文(347)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324)
报纸 (6267)
图书 (1652)
学位论文 (1257)
视频 (476)
会议论文 (347)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90)
2014(12481)
2012(1310)
2011(1294)
2009(694)
2008(570)
2006(187)
2004(126)
2003(91)
2002(4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76)
梅县侨声(102)
龙岩学院学报(88)
农业考古(83)
客家(74)
大众文艺(51)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46)
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
中国经济快讯(1)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兴国山歌中"捡脚跟"与"尾驳尾"辨异
作者:罗建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  顶针  客家山歌  江西兴国  修辞法  生动地表现  黄麻绳  《丘中有麻》 
描述:客家山歌中所固有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尚有不少人把这两种形式混为一谈,认为“捡脚跟”与“尾驳尾”是一码事。其实,稍加研究就会明白,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指鹿为马,亦不可张冠李戴. 通常人们都把一首山歌分为歌头。歌腹、歌尾,也正如兴国群众把人体分为“脑盖(头部)”完身(躯体)”脚(下肢)”一样。那么歌尾即相当于人体的脚,而脚跟是脚的最后一个部位。这样说来,“捡脚跟”自然就可以理解为彼此捡起对方歌尾的最后一个词或词组(亦即“脚跟”),用作自己接唱的开头句的第一个词或词组。应该说这个俗名还是取得颇为准确、形象的。而“尾驳尾”则可理解为对唱对方各自运用对方山歌的最后一句,作为自己接唱的开头一句。正象“黄鳅咬尾巴”这一俗名所形容的一样,甲方咬住乙方的尾巴(尾句),乙方又咬住甲方的尾
闽台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作者:肖林榕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中医药  历史渊源  现代发展 
描述:内聚力和亲和力。所以,大力弘扬闽台医药,对于促进当前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一闽台人民所推崇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一种地方形态。它以中医药文化为主,同时涵盖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对健康认识的理念,其特征自然首先表现在传统医药文化的核心要素上,即以人的健康价值观念为主要指标的民族性特征上。并且形成了以民间风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语言等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这些健康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从历史进程来看,闽台的主要居民都是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途径迁移的汉人,并以之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在其开发进程中,首先表现为宋代之前大量的中原移民涌入福建,植入较先进的中原文化,实现当时福建社会跳跃式发展。宋代以后福建在经济、文化、医药、海...
一部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奋斗的历史:读《广东民族关系史》
作者:罗木生  期号:第11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民族关系史》  民族融合  马建钊  练铭志  朱洪  广东人民出版社  民族意识 
描述:关系、文化关系和族源关系等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在广东这块土地上民族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很值得今天生活在广东和热心研究广东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人们认真一读。本人从事民族工作 ,读后倍感亲切 ,受益匪浅 ,启发良多。一、各民族逐步走向融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广东今天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经济大省。然而在古代 ,广东是人所共知的“蛮夷之地”。《广东民族关系史》告诉我们 ,广东原为诸越族及其先民聚居之地 ,约在西周初年 ,中原华夏族始涉足广东 ,与诸越形成原始的民族杂居。秦统一岭南后 ,华夏族 (汉之后称汉族 )进入广东日众。两汉时期 ,部分诸越族与汉族融合 ,导致广府与潮汕两民系先民的出现。两晋之交 ,在粤东东北面又有客家先民的出现 ,并不断发展 ,“数量足以置县”。此后 ,汉族不断发展壮大。六朝后期至唐初 ,一方面瑶、畲、回...
第四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召开
作者:黄薇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泉州师范学院  国际研讨会  汉语方言  方言语法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描述:校、科研机构的55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泉州师范学院谢英教授主持,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教授致开幕词。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双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蓝研究员,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致欢迎词。在大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以发言先后为序):邵敬敏、陈泽平、石定栩、周长楫、邢向东、刘祥柏、汪化云、施其生、王建设、李蓝等。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其研究内容涉及北方官话、赣、湘、粤、吴、闽、客家方言七大汉语方言区。与会学者就语言演变、方言语义、虚词研究、体标记研究、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语言结构和句式研究等问题分组做了研讨。第四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召开@黄薇
20年,多少事:台湾茶文化研究者范增平先生访谈
作者:司晋丽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增平  茶文化  台湾地区 
描述:着依旧,对人的真诚依旧,对学问的严谨依旧。只在此时此刻范增平是台湾新竹人。大学学禅,曾师从南怀瑾。作为“范仲淹的后人、广东客家人的后代”,年轻时代他便萌生了一定要到祖国大陆走走看看的愿望。1988年,已是中华茶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范增平,带着三个愿望跨越海峡,从桂林辗转到上海。愿望之一就是用茶来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很多茶,台湾与大陆都有,我相信‘两岸品茗,一味同心’,要珍惜两岸开放的机会,有所成就。”以10多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望团”出现在大陆为标志,范增平开启了他以茶为媒,在大陆普及中华茶文化的文化使命。“最多的时候一年来8次,每次至少都要花费600美金,经费都是自筹。”“过高的经济负担曾让我们犯难,毕竟仅仅是凭理想和热情,以一种民间的方式在做事,那时获得的支持太少。”后来学会了精...
粽子的制作方法
作者:吴小兰  期号:第5期 来源:新农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作  粽子  原料配方  叉烧肉  胡椒粉  五香粉  甜面酱  糯米 
描述:油半碗、沙拉油拌匀。②两片粽叶头尾相连,折成斗状,填进泡好的糯米、拌匀的馅和半个蛋黄,包成四面体形,扎紧后上锅用大火蒸30分钟即可。2.素粽(1)原料配方圆粒糯米1000克,花生250克,酱油膏半杯
浅论五邑文化的特征与人文价值
作者:方雄普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邑文化  人文价值  中华文化  特征 
描述: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文化,并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例如河洛文化厚重、齐鲁文化悠久、燕赵文化大气、西北文化粗犷、关东文化豪侠,巴蜀文化灵性、闽南文化幽曲、滇黔文化清纯、江浙文化俊秀、湘楚文化浓烈、岭南文化多采等等。其实大区域文化还可以再分。例如岭南文化就可以分为广州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五邑文化以及雷州半岛的汉黎苗文化。这些文化又各成体系,多姿多彩。关于五邑文化的特征,一些学者已经从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作了描述。不过这些都是具体的。如果抽象起来,恐怕就应该从其封闭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去分析。当然,封闭性与开放性并非为五邑文化所特有,但这对矛盾在五邑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很有意思,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封闭性就是稳定性,它总是在固守某些传统的东西。最近我在缅甸的仰光生活了三年多,对这点体会较深。目前仰光约有华人30万人,每六个华...
广西西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作者:过伟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通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印记  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民俗志  故事集  旅游景区文化含金量  中华情人节 
描述:传说、精英文化、古城古建筑、古道古青铜器等人文印记也比常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由于无知、不恰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旅游开发而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若干建议如下: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要求,每县出版一本民俗志、一本故事集。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保护好容县真武阁、梧州骑楼、黄姚古镇古戏台、状元村、富阳古城、临贺古城、客家方形围屋。都峤山建老子、庄子、张天师、八仙道教人物长廊,勾漏洞建葛洪及夫人鲍姑像。梧州打造七夕“中华情人节”品牌,如鸳鸯江、江水夜浴、情人花、情人食品、情人饰品礼品等,总之,无限商机在民俗。
谁是下一个火炉?
作者:刘俊升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火炉  吐鲁番  热点  热浪  词汇  客家人  景观  木卡姆  频率 
描述:奇异景观?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度过酷暑?总之,在相同的热浪下,被打开、展现的一切不同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应该是我们共同关注和打量的话题,而且不是在其他时间,就在此刻。比如,我们此刻即将进入中国西部的诸个“热点”。我们沿着西部蛮荒、大漠、戈壁、雅丹地貌一路滚滚红尘而行;在天下火炉、火洲、火盆中端坐,打量和体味:美食与美女,美景与美文。“当然,滔天热浪下,万里画图中的歌舞盛会才是8月西部最热的高潮。新疆的木卡姆、雪顿节的藏戏、理塘的赛马会、石宝山的歌会,以及客家人的水龙狂舞。为此,是这一切给了我们开始的理由……
在樱花盛开的日子──全国台联赴日访问团随记
作者:郑东宁  期号:第6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访问团  樱花  海外华侨  第三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厄尔尼诺”现象  日本  张北地震  亚洲金融风暴  海峡两岸关系 
描述:年会,同旅日的侨胞和台胞社团交流联谊,可是碰上能这样尽情地欣赏盛开的樱花,还只有这一次。当然,给访问团带来好心情的不仅仅是这些满目粉红、温馨可爱的樱花,当地的侨胞和台胞人士及其社团的热情欢迎更让访问团全体团员感到同亲人团聚一般的亲热。3月29日召开的东京崇正公会第32届会员大会,是东京地区客家人的大聚会,而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台湾同胞。东方会馆的宴会大厅里坐满了500余名宾客,中间有许多都是台联的老朋友,席间互致问候、畅叙乡情,分外热闹。杨团长和6位团员被请上讲坛,杨团长即席发表的热情洋溢的祝词,博得了乡亲们的热烈掌声。在这次聚会中,访问团还结识了来自日本其他县市以及香港特区、台湾岛内的新朋友。在东京、千叶、横滨、京都、神户、大皈,访问团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当地的华侨总会、崇正公会、台湾同乡会的欢迎。这些社团的名誉会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