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序刘耀辉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俗话说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就会有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一个系统分明而又颇有特点的民系、群族。客家民系在历史的大迁徙中形成,在宋元以来的历次中国社会大事变中,表现出崇文尚敬、爱国爱乡、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一
试论客家与苏区精神相融的历史渊源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刚毅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是走出来的文化。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颠沛流离、辛酸苦难的历史,在南迁的路上,他们历经坎坷,充满无限艰辛,克服了世人难以想像的痛苦。所以说,客家文化积淀底蕴深厚是与其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客家文化吸收了各种其他文化的优秀品质,形成自己
彭美珍:从丰顺走出来的客家妹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10年2月27日,彭美珍(前排左三)在深圳的全家福,这个大家庭里现在已有8名成员在深从教。本报记者 余海波 摄 1980年在老家的母亲61岁生日时家人合影。三排右一为彭美珍。 1983年7月梅县师范毕业时留影。 1985年冬彭美珍和汪汉民在深圳注册结婚时照片。 1991年7月到星海音乐学
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围屋》关于“围屋战斗性”的文化价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注定会引起学界高度关注。 本报采集 惠州文化是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外省文化融合而成的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它们历经磨合交融,既呈现和谐态势,又保持各自特色。在升华惠民之州,建设文化惠州、幸福惠州的进程中,坚持
近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文化名人汇聚深圳,为客家流行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梅州著名歌唱家潘倩演唱《唱山歌》。 近日,本报记者应邀参加了深圳市第五届客家文化节闭幕式暨“客家流行风”歌舞晚会。在活动期间,我们分别采访了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就客家山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及如何让山歌在新一代当中流行和传唱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神秘的客家家族史吸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来梅探究 把“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龙升在小都村作田野调查时采访李国泰先生 ■天下客家梅州时空网文/赖俊权 [传真] ■核心提示 一个弱小的异地女子,何以会远涉重洋来到客家农村,又何以会以“口述史”的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她是怎样和当地村民交流相处的?她叫龙升,一个钟情“口述史”并把它引入客家研究
山歌剧要向“母体”客家山歌吸收养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锐曾老师40多年的研究汇集《客家山歌剧》日前出版 【专访】 著名剧作家罗锐曾从事客家山歌剧的编剧、研究长达40多年。他虽年届古稀却退而不休,于日前将自己40多年的研究汇集成《客家山歌剧》一书。出版之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山歌剧的前世今生、直言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他认为山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助推绿色经济崛起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李少凤罗娟娟 【人物简介】杨春贵,1936年出生。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现为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朱泽君率队调研市直宣传文化系统时指出 繁荣客都文化事业 发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朱泽君等到梅州日报社梅州网调研。(高讯摄) 本报讯 25日,市委书记朱泽君率队到市直宣传文化系统调研。他指出,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客家精神四海名扬。宣传文化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唱响山区科学发展主旋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充分挖掘客家文化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8年3月24日,在解放思想大潮中,梅州成功召开了一场让全广东感到震撼的“绿色崛起”高峰论坛,在专家、学者、传媒的共同努力之下,绿色的经济生态,绿色的政治生态,绿色的文化生态,绿色的社会生态成为论坛最热议的话题,一时间,梅州山区被浓郁的绿色崛起氛围沾染得春意盎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这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