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历史烟尘的坚守 ——领略宝岛台湾的客家风情
-
作者:赵新兵 陈键兴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从南部的高雄、屏东,到中部的嘉义,再到北部的台北、苗栗、新竹、桃园,踏访了许多传统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村舍、市井与庙宇之中,领略着充满魅力的客家风情。
纯正独特的客家
根脉据史料记载,清初内陆人士赴台还是零星开发,直到清朝中叶以后,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才大规模渡海入台。
-
茶果飘香引来游客争相品尝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为展示龙岗客家特有的客家饮食文化,挖掘、收集、开发龙岗民间特色小吃,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日前举办“舌尖客味”客家茶果现场制作比赛。主办方邀请了来自龙岗街道十个社区的茶果制作能手,齐聚鹤湖新居禾坪,制作了她们最拿手的茶果,而且每个社区制作了不同品种的茶果摆放在八仙桌上,让前来参观的
-
客家“鲤鱼饼”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连城县姑田镇,人们在为小孩做满月、周岁,老人寿辰祝寿等生日喜事时,都要制作鲤鱼饼(俗称“寿饼”)作为象征吉祥的食品。制作寿饼的原料为糯米粉和白砂糖,形状如象形的鲤鱼,以120个为一组,象征120岁。 周宗胜 摄
-
尚景社区举办客家美食学习实践活动居民齐做艾叶粄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秋菊教居民们制作艾叶粄。本报记者 艾丽 摄
本报讯 记者艾丽、实习生陈惠霞、通讯员陈敏英报道:3月30日下午,龙城街道尚景社区举办了以“艾叶飘香,米粄沁园”为主题的客家美食学习实践
-
《客家圩日》长卷问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刘念海) “儿时的我最喜欢跟着大人一起赶圩,看稀奇凑热闹,大饱眼福,大饱口福……”4月13日,赣州本土画家魏夫昌向记者介绍了他刚刚完成的《客家圩日》长卷。魏夫昌借此表达乡愁记忆,也为年轻人了解客家风俗提供了平台。
魏夫昌所作《客家圩日》长约15米,用时长达2年,采用速描手法精工绘制,涉
-
料精味美引来八方食客,久负盛名却仍“待字闺中” 客家小吃产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在中国客家菜培训基地,陈钢文向学生们传授客家小吃制作精髓。(钟小丰摄)
【美食行情】
日前,梅州农业学校申办“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市再添一块“国字号”招牌。如何发展和弘扬客家美食文化,尤其是客家菜中最有代表性的客家小吃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形成产业化的问
-
客家饭甑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通讯员 李绍炜 文/图
12月4日,在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千米古街旁,年近六旬的吴志熙正在他的作坊里制作过去客家农村家家户户用来蒸饭的饭甑。
吴志熙十几岁开始跟师傅学习制作木器活,如今整整干了四十年。吴师傅的工具箱里摆满了制作饭甑的工具,有些工具很罕见,这些工具是吴师傅在四十多年
-
客家米冻
-
作者:项华宗 傅文达 摄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年关将至,连城培田古村落一位农妇扛着制作客家米冻用的原料凤尾柴经过千米古街。客家米冻,盛产于连城县的宣和、朋口等乡镇,这 里的百姓过大年离不开米冻。进入腊月后,他们开始制作米冻,主要原料有大米、凤尾柴等,它晶莹透亮,色泽鲜黄,质地柔韧,香气扑鼻,是上好的菜肴。
-
邻里做茶果 传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眭建来、通讯员林德信报道:日前,坪山办事处汤坑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左邻右里齐聚一起做茶果,传承客家美食文化。刨萝卜、洗蕉叶、烧柴火、剁肉馅、榨猪油、蒸茶果……社区居民在明确的分工下参与茶果制作的每个环节,现场热闹非凡,邻里关系融洽。(上图为社区居民一起制作茶果。本报记者 眭建来 摄)
-
食全食美筑梦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食全食美,筑梦客家”客家美食:客家茶果-萝卜粄制作活动在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爱联片区党群活动中心举行。20多位客家原居民分工有序制作萝卜粄。据了解,举办此项活动是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客家美食文化,共建邻里和谐。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