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小年纪爱唱客家山歌守望民间关注传承3名惠阳客家女孩成为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潘玮(左)、黄芊芊(中)、邓佩怡(右)现场演唱客家山歌。 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语 惠州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开放特点,在社会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既包容粤、潮、客三大地方文化,又有自已独特风格的民俗文化。农民画、舞火狗、渔歌、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形式隽永,风格独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失传
流淌在血脉中的客家符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尽管,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但在迁徙中,总有一些东西让客家人坚守,成为流淌在血脉中永恒的符号。 祠堂 赣、闽、粤相交的青山绿水间,是客家的主要分布区。走进这里的每一个村镇,可以看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祠堂,它们虽然因岁月的冲刷有的破损或斑驳,像老人倔立在风中,但从它们建筑的精美,我们仍能想
激活客家,重塑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迎春 【李迎春】请问黄教授,您是如何走上客家文学创作道路的?客家这个身份对您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有什么影响? 【黄发有】我从小就对写作有浓厚兴趣。虽然本科主修经济,但是在工作多年后,我还是弃商从文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伟东(右)在辅导徒弟排练相声《老有所乐》。 姜昆题词勉励李伟东。 ●本报记者何碧帆实习生梁珍女 他被徒弟们戏称为“非人”,不仅因为他非一般的才学,非一般的毅力,更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对曲艺艺术非一般的痴迷与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任何功利与世俗的因素,有的只是自己的爱好和对实现自我
客家山民下南洋新传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现代建筑胡文虎纪念馆与毗邻的客家传统土楼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位小朋友在胡文虎故居前玩耍。作为村里最有名的人,胡文虎的故居已无人居住,只有一位已搬到镇上的族亲偶尔回来打理。 福建永定县下洋镇是知名侨乡,也是中川古村落、虎豹别墅旅游目的地。中川村形成于明代早期,这里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新客家老客家“来了,就是深圳人”
作者:毕国学 张星 冼余汉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芬原创画家杨化喜创作的《来了,就是深圳人》。 每晚夜幕拉开时,大芬美术馆广场仿佛快乐的PARTY,大芬村的新老客家人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徜徉在这幸福温馨的时刻。谁曾想,20年前的大芬还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然而,在几代大芬领头人的带领下,大芬村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海内外新客家人。以文化强
畅游鹤湖古韵 尽赏客家风情
作者:郑向鹏 张尉心 孙骞 陈武远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鹤湖新居,是历史的痕印、文化的影像、城市里弥足珍贵的记忆延伸。 鹤湖新居非遗展览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向鹏 张尉心 通讯员 孙骞 陈武远 文/图 “舌尖客味”客家茶果现场制作大赛、“围屋印象”深圳客家围屋摄影展览、“古腔古韵”客家话朗诵比赛……14日,第十届文博会鹤湖新居专项活动点在龙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
热烈祝贺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 定光佛文化节在武平隆重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活动内容: (1)2011年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定光佛文化节开幕式 (2)客家民俗风情表演 (3)定光佛祭典朝拜活动 (4)客家风味美食嘉年华 (5)参观武平县工业园区、台湾新村、武平县文博园 (6)定光佛文化学术研讨会 (7)闽西汉剧《定光佛传奇》首演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