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围」:新屋范姜观音寺後住宅规划设计
作者:刘秉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住屋模式语言  新屋   
描述:、下午的聊天等;2.居住空間:含節制的陽光、有內有外的廚房、好客大廳、好客大餐廳、公共的分享空間、大瞑床、呈現太陽律動的天窗等;3.材質運用:紅瓦白牆。這12款模式語言乃為執行設計內容的依據。設計
客家社团成员参与行为意向之研究:以解构式计画行为理论观点
作者:刘建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参与行为意向  客家社团  解构式计画行为理论 
描述:分析、因素分析、平均數的差異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據此,本研究計有如下發現:結構方程模式之統計方法來分析變數間之因果關係,得到較以往研究主張相異的研究結果。在模型的總體模式適配程度已達配適水準,就以路徑關係而論,其中「主觀規範」對於參與客家社團之「意圖」的關係不顯著,「態度」對於參與客家社團之「意圖」的關係亦不顯著,其餘研究假設均達顯著。本研究建議未來之研究可透過跨族群之間的比較,使其瞭解到族群之間的差異比較,方可使相關議題之研究的視野與領域更為寬廣。
闽西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以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为个案
作者:林凤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宗祖崇拜  历史实践  权力结构 
描述:变迁,也试图在二者之间的博弈中寻找权力因素在其中的重要影响。客家祖先崇拜是祖先崇拜中的一系脉,分为家祖崇拜和宗祖崇拜。当中的权力结构一直是村落研究的一个热点,客家祖先崇拜的权力结构因素常常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而发生变化的,更是引起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以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基于福建省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并以1949年以来至今为时间脉络,对林村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过程进行考察,透过权力结构的视角对林村宗祖崇拜进行具体研究,以揭示林村宗祖崇拜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受权力结构的影响的,同时探讨权力结构这一因素是否对祖先崇拜这一民间信仰形式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并且成为当下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崇拜的一般表现模式。在论述选题缘由及意义的基础上,笔者首先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对祖先崇拜和权力结构研究的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逻辑思路,进而论述祖先崇拜的起源与演变,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目的是达到对祖先崇拜的一个基础性了解。在此之前,笔者在永定县林村收集到详实的田野资料,又阅读过相关文献,并将二者结合,对福建闽西地区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永定林村祖先崇拜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家祖崇拜与宗祖崇拜。考察祖先崇拜的变迁以及背后的权力结构因素是一个重大工程,需要有一个大框架来作为支撑,以笔者的研究能力而言还达不到全面阐述的水平。因此,笔者结合个案以1949年至今为时间发展脉络,着重探讨林村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问题,并把林村林氏宗族的宗祖崇拜放进权力结构框架内进行具体论述。笔者在这里着重分析影响林村林氏宗族宗祖崇拜的权力结构的几种因素,以及不同时期宗祖崇拜的历史实践受权力结构的影响有何表现。具体而言,笔者意在从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的博弈对宗祖崇拜所起的作用来探讨。在分析林村林氏宗族宗祖崇拜权力结构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一个客家村落社区中宗族的精英数量和质量对于该村落的发展影响很大。具体到林村的林氏宗族,宗族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精英在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互动,寻求权力契合的平衡点,有助于林氏宗族乃至林村以及更大范围的客家族群的和谐发展。受国家在场的因素影响,林氏宗族中政治精英的强势地位依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至少在林村是这样的;而经济精英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迅速提升其社会地位,扩大其在村落中的影响力,并在村落的权力结构中与政治精英展开博弈;相比较而言,社会精英则处于权力结构的边缘区,但他们可以运用的资源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也相对广泛,再明显的是,社会精英在地位上还是需要依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总之,自建国以来,笔者通过对林村宗祖崇拜的权力结构的论述,能够折射出村落权力资源配置在国家政策背景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村落中内部权力资源占有主体的权力不断变化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对客家宗祖崇拜的一种分析性的建构,从中展现出一个客家村落的权力结构运作的内在逻辑。
文化差异性对文化多元一体化形成发展的影响:以赣南与岭东地区
作者:皮姝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丧葬仪式文化  香花佛事  文化差异性  文化多元化 
描述:仰观念,表现在丧葬仪式上则赣南是道教式的葬礼,岭东是佛教“香花”,二者差异性很大,但都维持着客家人的文化本质,民族情感认同坚定,他们有着一个统一的名字:客家人!比较其中的差异性,探讨其族群文化的共同本质并找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的差异性的存在,促使着客家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多元一体化相互促进,推动着客家文化在坚守文化传统的同时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这一文化发展不仅依赖于客家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更是客家人艰苦卓绝,努力生活的精神表现力的突出体现。今天的客家人团结一致,共同为客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本文通过对丧葬仪式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性与统一性的研究,探讨其客家文化的差异性与多元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在客家这么一个族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客家聚居建筑研究
作者:潘安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客家聚居建筑研究
客家聚民建筑研究
作者:潘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聚民建筑  文化 
描述: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学位:博士
赣南客家地区许真君信仰研究
作者:李晓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许真君信仰  整合功能 
描述:地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以及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的整合功能。 文章通过对许真君信仰传入赣南的年代、途径以及万寿宫在赣南的数量、分布与真君庙会等相关内容翔实地考述,从历史脉络中动态地“还原”了许真君信仰在赣南“客家化”的过程。文章认为赣南的许真君信仰最早是在元朝时期由净明道道士的布道而传入的;明清时期是许真君信仰传入赣南的高峰时期,其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其中官方集团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文章还通过几个许真君信仰的个案分析,认为许真君信仰与赣南乡村墟市的商品交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众加入许真君信仰等于是购买了墟市的“入场卷”,万寿宫成为墟市拥有权的象征场域;同时许真君还充当了地方社会“父母官”的角色,在赣南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中,许真君信仰调适着宗族之间的互动,维护着宗族之间的和谐发展,从...
闽西永定客家方言虚词研究
作者:李小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客家方言  语法  虚词  语义功能  语法化  探源 
描述:普通话、周边的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及其他方言的同类现象作了比较,必要时也对古代汉语尤其是近代汉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上实现了“普—方—古”大三角的检视。除前言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结构助词,主要讨论作定语标记、转指标记、状态词标记和补语标记的助词及其来源,分析“得”字的结构及其性质,并对汉语能性“得”字后置作了尝试性的解释。第二章是体貌助词,考察各种体貌的表现形式,比如,实现体助词“欸”、“来”、持续体助词“倒”、经历体和重行貌助词“过”等。第三章是语气助词,逐个描写表陈述、感叹、祈使、假设和疑问的语气助词的语法功能,着重分析反复问句的表现形式及句末语气助词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并探讨情态标记“可多”的语法化过程。第四章细致地描写了各个连词的语义功能。第五章对副词进行了分类的考察,并对各个否定副词进行比较和辨析。第六章逐个考察介词的语义功能,分析表示比较、被动、处置等相关句式,也探讨了“得”、“到”等部分介词的语源问题。
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
作者:邹春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族群文化  社会变迁  宋明理学  赣闽粤边区 
描述:学理上的分析。本文认为,随着唐宋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各省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赣闽粤边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上升;同时,大庾岭—赣江通道的开凿,也使赣闽粤边区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唐宋以来,这一地区因大量外来族群的迁入,又出现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为了维护这一地区的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在东南地区的财税收入和南北经济动脉的畅通,中央政府改变隋唐以前依靠地方豪强进行间接统治的方式,通过征剿招抚、增设县治、推行保甲制度等“王化”措施,加强了对这里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这里的直接统治。与此同时,宋明理学兴起亦使儒家学术发生了从“重治”到“重教”的重大转变,儒家文化重新获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重新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指导思想。受这一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中央政府在赣闽粤边区推行“王化”的过程中,也大力推行“儒化”运动,试图按照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模式构建赣闽粤边区的社会秩序。本文选取了兴办学校、推行旌表制度、控制宗教信仰三方面的事例,介绍了中央政权在赣闽粤边区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并且认为儒家文化的广泛推广,对该地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文化结构理论,一种文化通常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其中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层次决定着该种文化的文化属性。通过对客家文化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客家文化体系包含了多元族群文化因子,在语言、民俗、神灵信仰等许多方面含有大量土著文化的因素,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汉族文化则是该文化体系的主导文化,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成为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文化心理。正因为客家族群对儒家文化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表明客家族群已经融入汉民族的大家庭,成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
客家民俗节庆的蜕变:以台中东势新丁粄节为例
作者:魏瑞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行销  赛丁粄  祭祀圈  新丁会  仪式 
描述:有限的文獻中,應證東勢新丁粄節慶文化的歷史進化過程,探討新丁粄文化與當地區域祭祀圈的連結關係。第三章論述「新丁會」的祭祀組織,及趣味性的「賽丁粄」活動;從早期、中期到後期,從傳統到現代作一完整敘述。第四章則論述傳統的地方節慶活動,在公部門政策引導下,主導地方活動的進行,透過實證調查來分析,分別從文化、社群、經濟、政策各項層面,剖析東勢新丁粄的變與不變。第五章則對本文作一個總結與建議。 研究發現,東勢新丁粄節從傳統到現代的歷史轉變當中在文化層面上,仍保留純樸的敬天地、崇自然、重人倫的精神。社群層面上則顯示出本項民俗已由個人領域走入社群的共同參與。經濟層面上,活動在知名度的提升後,所帶來的人潮商機,讓當地產業經濟明顯活絡。在政策層面上,因為公部門的參與及重視,讓客家文化與產業聯結,在地資源與傳統資產,藉由文化經濟發展的概念,透過具體商品行銷與意義的論述,呈現客家文化符號建構與體驗,但同時也因為民主社會的蓬勃發展,導致文化節慶活動的現場成為政治人物的宣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