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58)
期刊(463)
学位论文(326)
图书(30)
视频(21)
会议论文(19)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58)
期刊 (463)
学位论文 (326)
图书 (30)
视频 (21)
会议论文 (19)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21)
2014(774)
2013(232)
2011(257)
2010(218)
2009(103)
2006(36)
2005(26)
2004(17)
2001(4)
按来源分组
香港文汇报(104)
客家(11)
今日中国(中文版)(5)
臺灣東南亞學刊(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国地名(1)
广州研究(1)
中共党史资料(1)
国史馆学术集刊(1)
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村聚落植栽组成及应用之研究
作者:林瑞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陆域植栽  水域植栽  产业植栽  探芹草 
描述:適合當地環境,長快速,導致探芹草、屏東石龍尾、長柄石龍尾、白花水龍等當地水生植物棲地受到影響,需要進行復育及保育。產業植栽方面,民國40至60年代地方產業多以種植水稻為主,且農業產技術進步,水稻
学校公民教育内容对公民教育实施成效之影响:以台中县立四箴国
作者:黄华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民教育  个人自由和权利  社群意识 
描述:者對公民教育學業成就較未曾擔任社團幹部者高;不同族群在公民教育學業成就、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成效的上有顯著差異;外省籍學對公民教育學業成就的感受較本省閩南籍、原住民學為高,本省客家籍學對整體學校
江西信丰境内两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作者:张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研究  比较  类推  声华韵 
描述:致的情况下存在某些较显著的差别;与梅县话的共同点多于与南昌话的共同点;铁石口客家方言接近客籍话,西牛客家方言接近本地话。揭示其中一些特殊语音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古来母字在今细音前读[t]是古音的遗留
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地理课程的实施
作者:周玫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  课程实施因素 
描述:至1.72%;高職部分,從3.03%降至1.15%。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輔以訪談。共向學發出問卷392份,回收373份,回收率達95.15%,有效樣本為356份。另訪談5位學與2位教
客家文化融入视觉艺术课程之行动研究-----以台中县东势国
作者:刘心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客家文化  行动研究 
描述:的學習課程後,客裔身分學對客家文化有加深之實質效果,而非客裔身分學對客家文化不但有更多的認知,且對客家文化之認同與尊重也相對提升。整體而言,視覺藝術的學習課程讓32名國中階段受試者對客家文化更加認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作者:劉惠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描述:台北市五個行政區,台北縣五個鄉鎮市,分別各抽樣二○份,預定問卷調查二○○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一九五份。(二)個案訪談法-以立意抽樣方法,抽樣本五位客籍人士作個案訪談,包括客家籍家庭主婦、上班族、公務
国民小学客家语教学现况研究—以新竹县博爱国小中高年级为例
作者:曾稚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  客语教学  客家语课程  客语能力  本土语言 
描述:愛國小367位學及其家長、2位行政人員代表、與4位客語教師。學有效問卷為299份,家長有效問卷為282份,行政有效問卷2份、教師有效問卷4份。問卷所得資料經編碼登錄後,以SPSS/19版本統計以
台湾客家采茶戏之发展及其文本形成研究
作者:苏秀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采茶戏  幕表戏  定本戏  剧目  黄天敏  曾先枝 
描述:然,而有不同的劇目產、類型的形成,以及表演風格等。二、文本型態的考察探討採茶戲常見的兩種文本類型「幕表戲」與「定本戲」,考察文本的特徵及結構、導演的說戲、演員的即興演出,以及民間戲班對於「幕表戲
客家社区参与农村再生计画之协力治理:以南投县国姓乡南港社区
作者:邱玉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区营造  协力治理  农村再生计画 
描述:農村再生規劃及建設計畫」一案中,成為南投縣境內少數幾個農村再生的試辦社區。故本研究乃以深具客家屬性的南港社區為研究個案,藉由文獻分析、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南港社區如何透過協力治理的方式,與公部門、社區居民合作與互動,來達成彼此的共識,期望能將南港社區的經驗化為文字,供其他社區作為參與農村再生計畫之參考。本研究重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社區所擬定的農村再生計畫,硬體建設方面大多由公部門主導,軟體建設方面由社區負責,期以透過公私協力之治理模式以發揮最大功效;此計畫經過公開討論與表決通過,已相當程度凝聚社區共識。 二、計畫推動的特色包括:社區組織領導人的催化式領導、組織分工細緻、社區內各組織互動良好,並透過各項活動、會議與論壇凝聚社區意識,進而有效整合社區各項資源,讓社區朝著願景發展。 三、公部門與社區從「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協力過程中,因良好的對話管道建立起夥伴關係,並藉由雙方長期的承諾與共識的調整,凝聚出更為廣大的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