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地理课程的实施
-
作者:周玫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 课程实施因素
-
描述:至1.72%;高職部分,從3.03%降至1.15%。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輔以訪談。共向學生發出問卷392份,回收373份,回收率達95.15%,有效樣本為356份。另訪談5位學生與2位教師。研究結果如下:
一、各科學生填答問卷對升學意願及畢業後是否從事表演藝術之統計分析
有316人願意繼續升學,占有效人數的88.76%。有201人希望畢業後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占有效人數的56.46%。
二、學生填答問卷認為哪些地理課程對表演藝術較有幫助之統計分析
前三名依序為「世界地理」、「臺灣地理」、「人文地理」。
三、學生對於不利該校地理課程實施因素之態度分析
前三名依序為「升學不考會影響學校開地理的意願」、「學習地理對您的表演藝術課程有幫助」、「學校現在所用的地理教科書份量適中」。
四、地理課程實施態度分析-以平均統計量分析
整體平均數最高為「地理課程能夠增加您對生活環境的了解」。
五、地理課程實施態度分析-差異性比較分析
「不同的科別對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差異性因素一覽表」發現,有13個因素看法具有差異性。「不同的部別對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差異性因素一覽表」發現,有12個因素看法具有差異性。
由「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看法一致性一覽表」,發現該校學生對地理課程價值是正面的。另外,選擇升學與否的學生在「目前的地理課程與現實生活大致符合」、「地理測驗或評量成績普遍良好」因素中看法有差異性;而從學生畢業後是否會從事表演藝術工作,31個因素中顯示無差異性。
六、因素分析
產生7個可以解釋影響該校地理課程實施態度的因素,分別為「地理課程的運作」、「地理課程在該校教育的價值」、「教師地理專業能力」、「合適的地理教材」、「學生的重視程度」、「師生間的互動關係」、「地理課程時數」。
七、訪談結果分析
該校的地理教育,最好能配合術科的進度,將國中、高職的地理教材做一連貫、系統性的整理編撰;教學過程應力求生動活潑,多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
社区文化数位典藏之研究
-
作者:彭朋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文化典藏 数位典藏 客家语海陆腔 访谈纪录影像 多元文化
-
描述:,在影片效果的評估上應有助以下各項達成:
1.作為二十一世紀台灣家庭變遷的家族記憶,提供一個發展樣本。
2.呈現多元的生活型態與生命思考,有助國內生命教育參考之素材。
3.對台灣客家
-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
-
服务品质、关系行销及转换成本对工业产品转换意愿之影响—以台
-
作者:黄宝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片 印刷电路板 转换意愿 转换成本 顾客满意度 关系行销 工业市场 服务品质
-
描述:關係驗證,其驗證結果為:(1)在台灣上市、上櫃之印刷電路板工業市場中,服務品質與關係行銷無法直接影響轉換意願,兩者需以顧客滿意度為中介變數,才能影響轉換意願;(2)服務品質的提升會提升顧客滿意度;(3
-
口咽癌流行病学研究
-
作者:何佩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口 咽癌 槟榔 流行病学 原住民 客家人 闽南人
-
描述:、世代效應之影響情況
結果: 發現口、咽癌有明顯之上升趨勢,特別是在男性; 而以部位別之分率分布情況來看,男性主要出現上升的口、咽部位主要是在舌、齒齦、口底及頰側,而女性則是以舌癌為主要增加之口、咽癌部位。且在男性我們亦發現存在有明顯之世代效應,1929年以後的出生世代有較明顯之上升趨勢,而且男性的口內癌及咽癌的發生率亦有相當大的差異,此現象在較年輕的族群、較近的年代及較晚的出生世代更加的明顯。
結論: 台灣地區這18年來,口、咽癌的上升趨勢主要是由於酒精及檳榔消耗量增加所引起的,而且菸、酒、檳榔三者的協同作用對口內癌的作用比對咽癌的作用強,甚至可能會縮短口內癌的疾病誘導期。
台灣地區口、咽癌之族群別比較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以全世界來看,台灣地區口、咽癌發生率之上升速度相當快速,但不同族群別卻存在不同的口、咽癌趨勢,本研究的目的即是要了解台灣地區不同族群口、咽癌的疾病率。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台灣地區的三種族群社區,閩南、客家及原住民,以閩南族群社區為參考族群,分別對客家及原住民族群估計其口、咽癌之標準化發生比及死亡比。
結果: 我們發現在高檳榔嚼食原住民地區的口、咽癌發生率比閩南地區高(男性: SMR=1.21, SIR=1.12; 女性: SMR=4.3, SIR=2.62),原住民族群口、咽癌的致死率相當高,特別是在原住民女性。而客家族群的口、咽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較參考族群低。
結論: 台灣地區口、咽癌有明顯的族群差異,較高檳榔嚼食盛行率為原住民有高口、咽癌疾病率的主要原因,而原住民地區較高的口、咽癌致死率則可能和低社經地位及較差的醫療資源可近性有關。
-
高雄县文化生活圈发展策略之研究
-
作者:黄琼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生活圈 文化生活 文化
-
描述:研究,俾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經彙整TOWS分析矩陣策略及德菲法專家意見調查結果,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如下:1.高雄縣各文化生活圈在硬體設施充實方面,以強化與開發既有設施為主要策略,毋
-
桃园县国民中学学生对客语教学效能之研究
-
作者:古永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客家意识 文化认同 客家 客语教学 教学效能
-
描述:」。至於桃園縣國民中學客語教學實施之效能,實證調查發現(1)課程與教材方面:男女學生、客家與非客家認同、父親族群別是否為客家,沒有明顯之效能差異。(2)行政規劃與認同方面:女生對於行政規劃與認同效能顯
-
客家与非客家特色学校跨部门合作之研究
-
作者:李依锫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企业 扎根理论 特色学校 跨部门合作
-
描述:合作模式可分為四大面向,(1)環境面:重視特色學校的外部環境因素,包含面臨少子化趨勢與法規政策的影響;內部經濟因素,是為達到互補資源;其他非經濟因素,則有鑑於過去成功的漁光經驗以及NPO和媒體的積極倡議
-
十九世纪北台湾大坪溪与上坪溪流域之族群社会与国家
-
作者:王玮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化番 生番 赛夏族 泰雅族 隘垦 开山抚番 抚垦署 开港 樟脑
-
描述:到或實質感受到的變化與影響為何。本文以此地域社會為主要視角,試著指出,(1)延續自十八世紀末的「設隘防番」政策,事實上提供了一個機會與舞台,讓漢人得以越過邊界,推進內山,自行與番人在邊界之外磨合發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