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
客家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异质性的研究
作者:项延包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遗传异质性  线粒体DNA  单倍群 
描述:,发现客家作为一个分布如此广泛的群体,虽然共享着一个相同的客家文化,但不同区域客家群体的母系遗传结构存在遗传异质性。本次研究不仅充实了中国汉民族群体mtDNA数据库,也为调查东南亚群体的遗传结构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客家筝乐研究
作者:陈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客家筝艺  文化内涵  现实意义 
描述:系列特征,将当代中国传统筝曲划分为了五大筝艺流派。这五大筝艺流派分别为:河南筝艺流派、山东筝艺流派、浙江筝艺流派、潮州筝艺流派和客家筝艺流派。其中,前四个筝艺流派都是以地域命名的,唯独客家筝艺流派
印尼客家方言研究
作者:李秀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著民族  客家文化  印尼客家方言  客家话 
描述:,从大陆“唐山”来到印尼 的客家人,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可是,两代或三代以上土 生土长的客家后代,大多数都讲当地的“本地话”。这是由于印尼政 府在苏哈多执政时严禁所有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
泰华诗歌研究
作者:陈淑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华文文学  诗歌主题 
描述:学。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泰华新文学就已部分本土文化,至50 年代起,随着中国侨民政策的变化,泰华新文学逐步实现完全本土化 转向。80 余年来,大多数泰华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
台湾客家人的族群认同和政治态度
作者:吴祖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人  族群认同  政治态度 
描述:方面,客家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大于闽南人小于外省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率大于外省人小于闽南人;他们的统独倾向也介于外省人与闽南人之间,比闽南人更倾向于统一,比外省人更倾向于独立。
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贺州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为
作者:周俊满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博物馆  生态保护  民族内部动力  社区参与 
描述:专家、管理人员和馆区居民、游客进行田野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的资料。对生态博物旅游开发中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按照生态旅游理念进行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新探索,这对贺州乃至中国的生态博物馆
广东汉剧研究
作者:陈志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剧种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舞台艺术  粤东社会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文将广东汉剧放置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和岭南文化的双重背景下,全面勾勒了广东汉剧形成、流变、传播的脉络,重点考察了“外江戏”与粤东本地艺术、文化发生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结构安排集中体现了笔者努力阐释“广东汉剧与粤东社会”这个核心议题的思路。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乡为中心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描述: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乡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