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机关人员政治态度之研究:以台南、高雄及屏东地方法院为例
-
作者:黄俊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法机关人员 政治态度
-
描述: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司法機關人員的政治態度傾向積極,在五種政治態度中,「政治信任感」、「政治疏離感」、「國家認同」、「民主素養」上傾向積極;在「政治效能感」上則傾向消極。二、「男性」、「中高年齡」、族群為「大陸各省、本省閩南及本省客家」且「偏向中國國民黨」的司法機關人員在「整體政治態度」較為積極。三、「女性」、「中高年齡」、「偏向中國國民黨」及偏好「使用網際網路」的司法機關人員在「政治信任感」上較積極。四、「男性」、「中高年齡」、「大專畢業」、族群為「大陸各省」且「偏向中國國民黨」者在「政治效能感」上較積極。五、擔任職務為「審判人員」在「政治疏離感」上較其他人員積極六、「中等年齡」、政黨偏好為「偏向中國國民黨」的司法機關人員較具備「國家認同」。七、「大專畢業」、族群為「大陸各省、本省閩南及本省客家」的司法機關人員具備較高的「民主素養」。八、各政治態度分量表均與總量表具有關聯,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國家認同、民主素養等四者彼此互有關聯;政治疏離感和國家認同、民主素養有所關聯。九、性別與整體政治態度、政治信任感及政治效能感具有關聯。十、教育程度與整體政治態度、政治效能感及民主素養具有關聯。十一、族群與整體政治態度、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政治疏離感及民主素養具有關聯。十二、擔任職務與政治疏離感具有具有關聯。十三、政黨偏好與整體政治態度及五種政治態度分項均具有關聯。十四、使用媒體種類與整體政治態度、政治效能感、政治疏離感、國家認同及民主素養具有關聯。十五、司法機關人員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政黨偏好、使用媒體種類等變項與政治態度各分量表分別具有預測力。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行政單位、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客语课程与教学之行动研究 ─从台北县国小客家籍学生的认同与
-
作者:陈锦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籍学生 族群认同
-
描述:討論,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客家族群認同課程方案的建構上,課程方案的內涵必須涵蓋族群認同要素,同時結合客家文化資源,妥善設計教學主題,配合適當的教學策略,據以建構課程。
二、結
-
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
-
作者:邵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移民 桂东南地区 社会变迁
-
描述:谈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主体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对清代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的情况进行描述。文章在回顾清代以前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情况的基础上,对清代广东移民移居这一地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移民的迁移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文章认为,历史上有记载的该地区的广东移民是在唐宋时期,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原因的限制,人口迁移的总体规模小,数量少。进入清代以来,随着广东人地矛盾的不断升级以及土客之争,大批移民开始不断地进入与之相邻的桂东南地区,形成了移民潮。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广东移民以经济型移民为主,迁入时间要早于进入广西的其他地区的时间,客家移民所占比例大,广东移民多于其他地区的移民也是桂东南地区移民的一大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广东移民对桂东南地区社会变迁的影响。影...
-
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
-
作者:包国滔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明时期 归善县 民族融合 社会变迁
-
描述:真等族迁至,使民族结构呈现以汉为主体的多元格局。至明,民族结构从多元进一步演变为二元。首先,瑶等族的发展相对有限,明中叶后基本融于汉族。其次,汉、畲关系成为主要民族关系,双方既有基于经济资源争夺的利益冲突,也有出于对抗明朝政府需要的联合叛乱。通过铁与血的形式,畲族汉化也基本完成。冲突与融合非独发生在民族与民族间,还发生于汉族内部的不同支系间。明中后期,客家人大规模进入主要为广府文化的归善县,其间所发生的“土”、“客”之争,可被视为广府、客家的碰撞与冲突,其结果也是走向融合,并在语言上可找到证据。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其一从宋元归善农业、工商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显著发展,可见汉族已占居主体民族地位。其二,明代经济发展最显著的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融合对文化的促进也十分明显,证据是儒家文化在归善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形成某种崇儒风尚。宋元明归善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的历史,既是汉族与其他民族、汉族内部不同支系间融合的过程,也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地方社会逐步融入中央王朝统治体系的过程。
-
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以贺州市八步区芳林村为个案
-
作者:王荷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市 芳林村 客家饮食文化 调查与研究
-
描述:、思想言行、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等文化行为主要是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贺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是祖祖辈辈客家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创造贺州客家人自己的文化中,将本地饮食与中原菜系相结合,不断实践、不断组合、提炼、升华形成的。为了适合不同的口味,勤劳质朴的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粗粮野菜变成了盘中美餐,烹调出不同口味的菜肴,形成了独具贺州特色的客家菜,它蕴含了中原饮食文化传统的修养、经验,又在艰苦岁月中吸收了古越文化精华,它伴随着贺州客家人的发展而发展,成为贺州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贺州客家饮食这个大家族里,可以分成许多的类别,主要有主食类、菜肴类、食品类、小菜类、小吃类、点心类等。贺州客家菜享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有别于其他菜系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有:在取料方面,讲...
-
玉林民间歌谣研究
-
作者:梁琼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林 民间歌谣 地域文化 研究
-
描述: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对玉林民间歌谣进行较系统完整地深入研究,揭示和探讨玉林地域文化与玉林民间歌谣的产生环境、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创新发展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对玉林民间歌谣的保护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希望通过此文对促进玉林地域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相互交流、认同提供帮助。论文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概述了玉林民间歌谣的研究现状、趋势与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玉林民间歌谣的一些基本概况。包括玉林民间歌谣的概念、生产环境、历史发展以及歌谣的种类。第二章主要探讨玉林民间歌谣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思想内涵。第三章探讨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玉林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第四章主要比较研究地域文化发展与玉林民间歌谣的现代传承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总结了前四章的探讨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
梅县方言语法研究
-
作者:黄映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县方言 重叠 词缀 句法
-
描述:、“打”、“欸”等词缀的用法。句法则分别介绍了处置句、被动句、受事前置句、比较句、有字句、添字句这六种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具体用法。通过与其它客家方言及一些相关汉语史材料的比较,我们可以领略到梅县方言语法的主要特色。
-
全球化下的台湾客家族群与客家电视台:文化研究的视角
-
作者:吴海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球化 客家电视台 客家族群 文化研究
-
描述:义每况愈下之后出现的软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客家电视台仍旧未摆脱政治势力的干预局面,而客家“主体”叙事包裹在客家族群发声的强烈愿望之中,其实并未真正完成。
-
歌剧《土楼》地域性旋律研究
-
作者:黄月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歌剧《土楼》 地域性 旋律 客家山歌
-
描述:当前中国歌剧发展面临的难题。福建首部原创歌剧《土楼》就是在近几年歌剧发展形势下顺利生产的作品。作曲家莫凡老师站在了现当代人们对旋律审美的需求,创作出质朴、简洁、细腻、具有浓郁地域性风格的旋律,让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客家土楼的音乐和文化。笔者广泛地搜集、整理、分析前人关于歌剧《土楼》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部歌剧中的地域性旋律深入地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简洁地讲述了歌剧《土楼》的概况;第二章主要是对该部歌剧地域性旋律的形态深入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对地域性旋律在该部歌剧声乐和器乐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研究;第四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作曲家莫凡老师创作中的审美取向及其文化渗透。歌剧《土楼》的旋律创作是以客家山歌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既有作曲家的原创音乐,又有吸取客家山歌音调改编的地域性特征音乐。作曲家将原创音乐和地域性音乐歌剧化,用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不同音乐形式来表现特色的客家音乐、客家文化,传递崇高的客家精神。
-
客家山歌论
-
作者:钟俊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形成与分类 渊源与风格 艺术性与文化功能
-
描述:客家是由中原辗转向南迁徙而形成的汉民族支系,客家文化可以说是汉民族文化中典型的移民文化,而客家山歌则是其中的重要文化事象。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