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县客家方言AAAA四叠式的修辞现象分析
-
作者:张淑敏
期号:第2期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梅县方言 语音修辞 形容词重叠 四音节 声调 语言 形象性 和谐 声音
-
描述:非常高,叠音词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使得语言表达更具形象性与生动性。
-
从地域方言角度谈方言的价值
-
作者:孙晨
期号:第7期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方言 普通话 语言 不同地域 地域文化 汉语方言 东北地区 民族文化 客家方言 东北话
-
描述:一、我国的语言现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人类劳动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分化,语言的这种分化在地域区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地域方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地域的阻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有着千差万别。根据
-
广西的语言宝藏
-
作者:刘村汉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种 方言 古平语 官平壮白 多语人
-
描述:和文化的宝贵材料,对于语言学、汉语史以及民族关系史和地方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
论方言与人口迁徙
-
作者:尹志伦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学 人口迁徙 客家方言 原人 方言志 方言语音 语言 客家文化 方言词汇 中原地区
-
描述: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方言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域范围内演变而形成使用的语言。例如:汉语中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楚方言、闽
-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初论
-
作者:周静芳
期号:第3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方言 江西 语言 相互影响 迁徙 融合
-
描述:汉语各大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是宏观汉语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江西境内人口迁徙、融合的历史考察与方言状况的调查,探讨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为赣方言自秦汉时期萌芽至唐末五代完全形成,进入宋代及元明清则到受到江淮移民和闽粤客家移民所操江淮方言与客家话的深刻影响
-
语文教学中的方言利用问题
-
作者:杨云鹏
期号:第0期
来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莆仙方言 推广普通话 语文教学 利用问题 闽方言 词语 莆田方言 方言区 语言 口语
-
描述:汉民族历史悠久,分布的区域又广,千百年来语言不断发展衍变,正如明代语言学者陈第所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汉语内部也形成了纷纭复杂的各种方言。我们福建尤为突出,现有以福州话为
-
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
-
作者:司徒尚纪
期号:第3-4期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粤语 闽南语 口约 方言地理 客家话 语言 文化景观 方言岛 增城
-
描述:东现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种方言相互取代、交融、渗透和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不断扩散、辐合、叠交的空间过程.其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古代移民方式,以此奠定了广东方言地理的基础.
-
尽享语文之美
-
作者:孙文琴
期号:第10期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学生 语言 客家民居 生命 课文 文字 演绎 世界
-
描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像我们的母语——汉语这么美。由于实习时选择了语文,于是,此生便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执教语文20年,年年与语文相依相伴。语文,成了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
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
-
作者:饶长溶
期号:第3期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哩” 名词后缀 “子”尾 客家方言 普通话 长汀话 音节 语言 尾韵 语素
-
描述:“儿化”尾,“儿化”韵[ar]跟前字连成一个音节,本身一般不单独成一个音节,它的语言随着前字尾韵发生“儿化”音变而有所不同。比如,鸡儿、歌儿、街儿。长汀话的“哩”
-
台湾大埔客家话的发展与变迁
-
作者:江俊龙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台湾 变迁 中部地区 当地居民 客语 前言 语言
-
描述:一、前言 以台湾中部地区东势为代表的客家话,现在被定名为台湾大埔客语。事实上,当地居民的组成是以广东大埔、丰顺为主,蕉岭、饶平为次要来源;语言上较多地保存了梅州大埔、丰顺客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