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
期刊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3)
2012(4)
2011(3)
2010(2)
2009(3)
2008(2)
2007(2)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4)
梅州日报(4)
惠州日报(3)
南方都市报(3)
东江时报(3)
赣南日报(2)
深圳商报(1)
三明日报(1)
侨报(1)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1)
相关搜索词
我爱家乡的特产——马蹄
作者:赵梓辰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蹄  湘南地区  家乡  广东乐昌  客家人  赤褐色  荸荠  粤北  果实  学名 
描述:我的家乡广东乐昌市北乡,那里盛产马蹄。家乡的马蹄闻名粤北大地,还远销湘南地区。马蹄学名荸荠(bi qi)。它的果实埋在地下,形状扁圆,有点像马的蹄子,所以我们客家人叫它马蹄马蹄的皮有的赤褐色,有的黑褐色。大的有半个鸡蛋那么大,小的只有大拇指那么小。吃马蹄并不难,只要洗净削皮,就可以看到雪白的
网油蚝豉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023 应 征 者:黄红妹 住 址: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 材 料:水发蚝豉8两,网油6两,叉烧3两,马蹄肉2两,浸发冬菇、葱白适量,盐少许,蚝油2汤匙,酱油2汤匙、白糖1汤匙
来自大山的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私房百花让 百合同心卷汤 连州扣肉 养生手打淮山肉丸 客家菜大概包括韶关菜、连州地方菜、梅州菜等菜系,连州地处清远市西北部,主要由客家人以及瑶族组成,也有部分地区以粤语为主,所以这里的菜式以客家菜为主,但兼具粤菜的清淡,在客家菜中有其独特之处。佛山虽然距离连州不远,客家菜也是佛山食肆中常见的
客家人物素描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智 黄遵宪 公度先生 就坐在那张椅子上 用一支狼毫 激愤地连连敲打 晚清政府的脑壳。 他走出书斋 以中西结合的方式 和着松墨 试图调理 弱不禁风的时局。 宽大衣袍里 风骨可鉴。 他忧心忡忡 与书壁上的版图一起 日渐消瘦 夜难安寐。 独上西楼 唯听得
客家第一名菜名吃来自两位家庭厨娘
作者:郑子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在煮鹅,你不要动哦。” “我妈做的客家小吃没我做得好吃。” 现场制作客家菜,美食家评委根据其工艺与火候、口味与质感、形态与色泽等进行打分,现场决胜负颁发奖牌与证书……上周五,作为樟木头镇第十届小香港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的客家美食烹饪大赛,在樟木头新都会酒店登场。经角逐,樟木
客家人物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智 叶剑英 在那个没有标志的 粤北早春 他觅到关于黎明的箴言 就贴在1915年东山中学的 某一角。说 梅开之后寒霜将褪。 于是信念就像一枚胎记 长在 瞳孔的最深处。 让眼睛执着地穿越长夜 寻找光明。 每一次当历史艰难在 路口彷徨 他拔剑而起 从魑魅暗流中劈云见日 于荆棘乱蓬中斩妖灭魔 让暴雨狂澜中
港深莞客家麒麟竞舞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麒麟献瑞、祥和凤岗”客家麒麟舞邀请赛28日在侨乡东莞凤岗镇举行。来自香港、深圳、东莞等地的12支客家麒麟队同台竞舞,以传统方式为即将到的来广州亚运助威祈福。 表演现场,来自香港、深圳及东莞凤岗等镇的12支客家麒麟队以双人表演方式,化身彩色麒麟,以寻青、惊青、闻青、试青,采青、吃青、吐
居民齐做客家茶果150余名居民齐做各式客家小吃庆祝妇女节
作者:刘颖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 记者刘颖 通讯员 李家淳 虽然名字不好听,但一种名叫“鸡屎结”的客家茶果却成了六约新村最受欢迎的小吃。昨日,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社区150余名居民齐聚一堂做各式客家小吃,共庆三八妇女节。 昨日上午,六约新村会所内,约150余名当地妇女参加了茶果制作活动,有80多岁的老奶奶,也有十七八岁的小姑
有关马的客家俗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恍如世外桃源般的湖南浏阳大围山,其周边崇山峻岭之间居住着大约20万客家人。 【摭拾】 再过几天是春节,就是农历甲午马年。马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它在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关“马”的谚语,除了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的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客家妇女的头帕
作者:邱金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妇女因为经常要去山里砍柴、采摘油茶、野果,为了避免树枝、荆棘勾乱头发,伤及头皮,头帕便应运而生了。慢慢地便成了客家妇女不可缺少的佩戴服饰。 说起头帕,在瑞金还有个传说。一天,罗隐秀才路过正在插秧的稻田,他下马问农夫求对:“莳田郎,双手不停,莳出多少行?”那位农夫答不出。回家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