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6)
期刊(105)
学位论文(19)
视频(14)
会议论文(8)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66)
期刊 (105)
学位论文 (19)
视频 (14)
会议论文 (8)
图书 (3)
按年份分组
2015(14)
2014(162)
2013(80)
2012(112)
2011(126)
2010(77)
2009(56)
2007(31)
2004(3)
200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37)
其它(33)
侨报(26)
海峡导报(8)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烹调知识·名厨版(1)
福建党史月刊(1)
老年世界(1)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
广东党史(1)
范德斯特《客家词典》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英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范德斯特《客家词典》的初步研究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新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王院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本地再现式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新发展战略 
描述:gt; 毋庸置疑,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与劲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本论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全面考察与科学评价,认为当今复杂速变的社会环境是其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运用比较学的方法,探讨了其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的严重后果及其原因,认为处在欠发达地区和再现客家特色民俗文化,是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两个基本属性。正是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这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新发展战略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br> 第一,当今复杂速变的社会环境是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在新的发展战略选择的关键时期,面对多种严峻的挑战与威胁,能否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关键就在于能否尽快调整发展思路,选择并确立能够发挥客家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新发展战略。 <br> 第二,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处在欠发达地区,此地区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尚未完全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还不足以为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这个现代经济产物找到足够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其发展应该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一致,首先应以小型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进而做大做强,而非一开始就求大求强,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扬己所长,避己所短。 <br> 第三,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创意性地对客家特色民俗文化进行再现,其依托的就是融地域性、独特性、传统性、神秘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客家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其发展方向应以本土化、创意化为主,而非舶来化、模仿化,从而可以依托客家文脉,创意挖掘,做深做透,从而产生独特的吸引力与卖点。 <br> 总之,物因地易,势因时移。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与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一样,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摒弃短视的目光、浮躁的心态、自以为是的态度,科学地去认识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及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按照准确的市场定位,选准新的发展战略——以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推进项目的整体策划、规划、设计、经营,走出一条真正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客家区域基础教育的文化生态研究
作者:赖龙扬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区域  客家文化  基础教育  教育文化生态  研究 
描述:与发展必须适应的文化模式,客家精神是客家区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内核,是学校非理性管理天然的生态资源;客家传统教育具有明清时期发达、近现代转型快等五个显著特征,构建客家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意义,有益于扬弃客家传统教育,推动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与客家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客家区域基础教育应该发挥其亚文化生态功能,把传承、创新客家文化当作重要职责;客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效益直接导致教育文化生态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客家区域不同乡镇教育质量的优劣。
承载人生理想与世俗生活的围龙屋——以梅县侯屋为例
作者:李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聚族而居  人生理想 
描述:屋是一族之所,强烈的家族观念渗透在围龙屋空间结构上。在围龙屋的建造之初,客家人就寄寓了财丁兴旺的大家族理想,希望家族兴旺发达。其二,在围龙屋内,族人是人生理想的实践者,而神灵是族人的庇护者。在世俗生活中,族人的家庭起居生活必须遵从家族的共同原则,维护家族的群体利益。另外,生命仪礼的举行也强化了客家人多子多福的人生理想,族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践行着延续血脉的人生职责。其三,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族人纷纷搬离围龙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另建新居,围龙屋作为文化遗产,必定会给世人留下一份宝贵而又永恒的社会记忆。
村民间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考察
作者:王华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实证分析  因素  构建 
描述:解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就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客家族聚集县为考察对象,以调查实践和法律文本分析为方法,力图揭示村民间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和特点。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此部分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在农村,维持社会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的社会规范不单单是国家法律,而是一种国家法律和由社会风俗、习惯等组成的民间社会规范共同影响的局面。首先笔者在简要叙述了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念、其解决纠纷恢复社会秩序的功能后,对我国学界公认的四种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作了一个简评。随后,笔者对我国农村社会的民间社会规范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民间规范在农村社会发达的原因及其特点。第二部分:客家地区村民之间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分析。本部分是对笔者实地走访调查结论的一个分析总结。...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困境研究
作者:罗绍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文化  民俗旅游  困境 
描述:展滞后、开发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对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操作误区进行反思,试图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探索赣南客家民俗旅游的发展道路。 赣南地区现存的大量具有客家文化精神的民俗文化资产,有重要的市场性和经济价值,是发展农业、工艺 、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是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的动力源。但是,欠发达的地方社会经济无法提供质量化的旅游产品和产生足够的旅游需求,资源屏蔽导致旅游形象不显,区位屏蔽致使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出现更大的势差,加上非理性开发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赣南无论在华东旅游区、江西旅游格局中和客家旅游中都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赣南客家旅游在本市旅游中亦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赣南客家民俗旅游面临旅游地位的尴尬、族群认同的危机、传统民俗文化被抛弃或被虚构的危险、开发的短期行为等诸多困境。
客家梅州地区书院发展研究
作者:李惠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广东省  梅州市  书院 
描述:分,对梅州文化教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梅州教育的研究,尤其是梅州书院教育的研究方面,依然十分欠缺。本文对梅州市区域内书院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力求从宏观考察角度系统、整体地研究梅州市书院情况,反映其全貌和特点,探求书院教育对今天梅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启示和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服务。 @@ 本文以梅州市区域内的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上限不限,下限截止至2007年底,但网络资源和数据库在时间上有所突破,空间上以梅州市现在管辖的地区为界。 @@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客家源流的三种看法和客家民系的形成、分布;接着简要介绍了梅州市的建制沿革和历史、文化状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梅州市区域内书院的概况,勾画出梅州市书院发展的简要轮廓;分析了各时期梅州地区书院的演变发展过程,说明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介绍了梅州地区书院的变革及留存情况;总结了梅州地区书院的类型和教学内容,经费来源及管理;分析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达的原因,并对书院教育对今天客家地区教育事业的影响与启示作了论述。
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对策研究
作者:苏茜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历史文化村落  城市特色  保护措施 
描述:造成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丧失。目前,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存在许多问题,如遗产资源遭到破坏、村落居民居住环境差、村落缺乏活力、经济落后等。如何以灵活有效的保护方法应对在城市发展中的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问题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 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已得到从政府领导直至广大村民的共识,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很多客家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还是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主要是碰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文章将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放到发展的大背景中,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回顾了广东历史文化村落政策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形成的背景、现状和价值特色,总结出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现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合广东一些客家历史文化村落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宜广东客家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思路和多种模式的方法;最后以粤西肇庆市广宁北市镇大屋村为例,实例论证了这些保护模式和方法在客家历史文化村落中的运用。
围龙屋建筑形态的图像学研究
作者:吴卫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形态  图像学研究  围龙屋  客家民居  建筑类型 
描述:中探究围龙屋的建筑形态及装饰图像潜在的观念和思想。 在客家民居众多建筑类型中,围龙屋是较为典型的一种。毫无疑问,它是客家人宗族观念、神灵意识、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族群文化面貌的一个反映。历来关于客家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围龙屋的成因及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围龙屋的成熟形态而言,围龙屋通过将圆和方的形态分解成半圆及若干个方形元素,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组织而成,其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由核心部分(堂屋)、延伸部分(横屋和围龙)、衍生部分(水池、化胎、风水林)和连接部分(坪、天井、天街、横厅),遵循“向心围合”的构图基本原则,以竖向和横向两个轴线方向组织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反映严格的礼制观念与等级关系的建筑空间图像,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日常交往都在此展开。 就其物质性层面而言,本论文基于田野的调研工作,对围龙屋的建筑构成要素、围龙屋的空间构成原理、围龙屋与日常生活,围龙屋建筑形态的发展与宗族的繁衍以及围龙屋建筑形态由于文化传播带来的风格变异等研究,说明围龙屋自身形态发展和风格演变的内在规律。在精神的层面上,围龙屋则更多依赖于建筑中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构件,如风水、五行石、化胎、围龙和堂屋来实现客家人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等精神需求,以及泽被自身及子孙、宗族兴旺发达等愿望。当然,后者还更多地从可视化的建筑装饰图像中反映出来,在归纳围龙屋装饰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围龙屋的装饰构成往往通过谐音、类比、同构以及一些故事情节等方式,在屋脊、山墙、槅扇、水塘、柱式等建筑构件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地方,组合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实现其纳吉祈福的愿望。 本文期望从人文学科的层面进一步阐释围龙屋建筑形态发展和风格演变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表现在围龙屋建筑构成中的视觉象征符号,阐释在可视的建筑图像后面可悟的文化意义,为客家建筑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互动:新农村建设在赣南客家乡土社会的探索
作者:陈志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性  现代性  互动  新农村建设  客家社会  探索 
描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应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尊重农民们的主体作用和发展自主权。(2)重视传统性知识。在新农村建设中深入发掘、利用传统性知识,将其中有利的因素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