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90)
期刊(182)
学位论文(23)
图书(12)
视频(10)
会议论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90)
期刊 (182)
学位论文 (23)
图书 (12)
视频 (10)
会议论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257)
2013(106)
2012(76)
2011(80)
2010(65)
2009(33)
2008(43)
2007(19)
1992(2)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45)
其它(40)
南方日报(27)
宝藏(5)
神州民俗(4)
源流(4)
中华奇石(2)
福建史志(2)
红广角(1)
红豆(1)
寨村:客家古村“长寿之乡”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长寿之乡”寨古村落。 距今有380多年历史的树德楼。 寓意“青云直上”的青云塔。 寨红军路。 翠绿怡人的竹林景观。 位置 来历
客家捐施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座 □巫林亮吴江辉文/图   客家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重路弯,路人行走艰辛,常常因劳累而患病,尤其是严寒或酷暑时,更易得风寒或中暑。为此,素有乐善好施且敦邻睦友传统的客家人,常常会在路旁的凉亭上“捐施茶”。 捐,就是打造一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圆锥形座,
旗杆:独特的客家人文景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一特] ▲梅江区城北玉水村的旗杆 ▲丰顺县建桥镇建桥围的旗杆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旗杆 ▲梅县梅西镇宜塘村的一对旗杆 行走在梅州农村
岩“客家山歌王”成“非遗”传承人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颜家梁 通讯员 胡蓉 陈春火)近日,岩客家山歌王、深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池官华老人来到岩街道办事处,乐呵呵地从市、区文化局有关部门领导手中接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岩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据了解,池官华老人今年已经68岁了,他世代生
客家懷精緻可口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台灣,其實客家食肆頗多,但如想品嚐創新的客家懷石料理,這間位於新竹的藝之趣,老闆娘彭美容特別設計一系列的客家懷石料理,據知彭美容原為美容師,十多年前她在朋友鼓勵下,已在新埔開設客家食肆無竹居,後來為要尋求突破,不但另覓新店址並改名藝之趣,更想出把日本高級料理的方法融入客家菜中,她更認真地走訪外
“客家山歌王”成“非遗”传承人 岩会唱岩客家山歌的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刘荣 通讯员 胡蓉 陈春火)近日,宝安区岩客家山歌王、深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池官华老人,拿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岩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据悉,岩会唱岩客家山歌的人,年纪最小的也已经66岁,保护和传承“岩客家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碾布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版《平远县志·生业》 【拾遗】 最近,在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妙备庵遗址,发现一块明清时代的碾布 (如右图)。该为凹形,用青色优质花岗岩打造,底部宽61厘米,平整光滑,上部两端距离93厘米,厚25厘米,重约200斤。清嘉庆二十五年(
岩“客家山歌歌王”成省级“非遗”传承人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吴剑林 通讯员 胡蓉 陈春火)近日,岩“客家山歌歌王”、深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池官华老人来到岩街道办事处,从市、区文化局有关部门领导手中接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岩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该街道有关负责人谈到,今年,该街道还将举办羊台山文
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擊斃陸客家屬抵花蓮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大陸觀光客王捷昨天在花蓮遭落砸死,其家屬今晚將趕到花蓮處理後事。台旅會表示,將致贈死者家屬新台幣一萬元慰問金,並協助領取二百萬元旅行死亡意外險賠償金。 丈夫父母趕抵處理後事 花蓮太魯閣公園九曲洞步道昨天發生一名大陸觀光客遭落擊中、送醫不治的意外事件,
楣桿彰顯客家人文精神
作者:仲辛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楣桿彰顯客家人文精神 “耕讀傳家、崇文重敎”是客家人傳承千年的優良傳統。從古至今,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都有許多崇文重敎的標誌,歷史久遠的有宅第、牌坊、楣桿等。其中楣桿是古時客家地區崇文重敎特有的象徵。 銘記功名激勵來者 如今,在梅州不少地區仍可見屹立數百年不倒的楣桿。在一些古村落的宗祠或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