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客家捐石施茶

客家捐石施茶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三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图为石座

□巫林亮吴江辉文/图

  客家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重路弯,路人行走艰辛,常常因劳累而患病,尤其是严寒或酷暑时,更易得风寒或中暑。为此,素有乐善好施且敦邻睦友传统的客家人,常常会在路旁的凉亭上“捐石施茶”。

捐石,就是打造一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圆锥形石座,石座上方表面沿外围内侧挖一道手指粗的缺口水沟(如图)。施茶,则是在石座水沟内侧上方安放一个盛满茶水的木桶,桶边放置竹杯。竹杯,锯下一节毛竹,毛竹带有竹枝,竹枝尾部用火焙弯,挂在环木桶的铁丝上,路人便可拿着竹枝从桶里舀茶水喝。而舀水时漏出的水会顺石座水沟流到地下,不会弄湿地板。

石座、茶水以及运送茶水的费用,一般由乡里的开明绅士自发捐资,所以称“捐石施茶”。茶因人因季节而不同,一般为客家日常饮用的中草药,主要有鱼腥草、六月雪、海金沙、凤尾草、茅根之类,或单一或混合,不一而足。这些或利湿祛暑,或祛风散寒,或消食止痢,或固精益肾的茶水,不仅有助于风餐露宿的行人解渴,更是有助于消除旅途病痛,给予他们诸多心灵的慰藉。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更加发达,人们大都不需步行,捐石施茶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捐石施茶见证了客家人扶困助人的优良品质。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