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11-24] 大話八閩:「民間故宮」 客家建築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曾是閩西古時官道驛站
培田村歷史上是閩西古時官道上的一個驛站,一條官道擦村而過,通往長汀、連城。村外青山連綿,村南古梅、香楓茂密掩映,一條河流環村而過,幾乎一色的古建築群便與這山水渾然一體。雖說民居中房屋朝向不一,但整體為坐西朝東,背靠著他們先祖安葬之處的臥虎山。用村中居民的說法,培田的地理環
-
[2004-01-16] 蜀辦帥鄉客家論壇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這次活動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客家海外聯誼會、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和儀隴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儀隴縣是朱德元帥的故鄉,今年是朱德元帥的母親逝世60周年,也是朱德元帥《回憶我的母親》(本文原標題為《母親
-
[2004-10-01] 專業人語:客家人的驕傲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九月上旬,我隨香港梅州聯會、香港南洋輸出入商會一行六十多人到梅州參觀、訪問,參加梅縣松南中學成立九十二周年慶典。這是我自一九五八年離開家鄉之後第十次回鄉,感受最深的是瞻仰了黃遵憲的故居—人境廬。
早就聽說,日本人對黃遵憲非常尊敬。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知道後,專程到梅縣參觀人境廬。國務院前總理朱鎔
-
[2004-11-26] 特稿:著力培養客家新進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第19屆贛州市世客會的鄉親報告會上,香港梅州同鄉會的團隊果然與眾不同,統一服裝,佩戴會徽,唱同一首歌,該團團長林光如在客家宗祠裡告訴記者,香港梅州同鄉會正在用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打造新的社團文化,培
-
[2004-11-23] 饒穎奇贛州談「客家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饒穎奇告訴記者,台灣族群多元,客家人特別關注自身的文化消失的危機,經過不懈的努力,目前台灣做到了客家語言公共化,客語在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是播音語言,使用客家語言的電視開播一年了,同時客家子弟可以在小學選擇客家語言授課。
饒穎奇的祖籍在福建武平,他本人是生在台灣的第九代客家人。針對台灣有些人把中華
-
客家六堆運動會發展之研究
-
作者:傅楷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人 六堆 六堆運動會
-
描述:在台灣體育上的定位和重要性。本研究的結果,獲得以下的結論:一. 六堆運動會起源於日據時代的昭和二年(1927)「六堆網球懇親大會」,民國三十五年在幾位六堆青年的努力奔走下,獲得了六堆鄉親的熱烈響應
-
[2004-04-06] 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四川有些地方的客家人已經完全不會講客家話,但龍泉的客家人卻普遍都操習雙語:對外講本地通行的成都話,對內則講客家話,許多中青年客家後裔還能講普通話、英語。
龍泉客家人的傳統文化積澱,如今最顯著的文化特徵是洛帶鎮的客家人會館,也體現在一般老年人的思想觀念與行為習慣上,當然其愛國愛鄉、刻苦耐勞、勇於
-
[2004-12-01] 特稿:客家山歌曲隨心 交流求愛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由來已久的民俗文化,老一輩的客家人可以說人人都能哼上兩句,有的更是自編歌詞,出口成「曲」。據聞,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地勢崎嶇,人與人在勞動時雖然互相看得見,但距離卻很遠,說話交流極不方便,因此,就出現了用唱歌來代替說話的形式,用高亢的歌聲傳遞信息,久而久之,唱山歌成了客家人交流、求愛
-
斷層錯動、地殼變位及強地動與地震災害相關性之研究: 以19
-
作者:余聰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集地震 關刀山地震 地震災害 強地動 地殼變位 斷層錯動
-
描述:探討,主要是因為各鄉鎮及村里的震害資料均相當完備。另一方面,這兩大地震均有地震斷層造成的地表錯動。且兩次地震斷層的屬性又不相同,因此可作為斷層類型對震害衝擊效應的相對評比,包括災害空間分佈型態與斷層
-
[2004-11-20] 民間樂土:客家妹子愛唱歌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歌給人的印象是落後老套的民間玩藝。《客家妹子愛唱歌》會找尋客家山歌的真粹,讓觀眾對客家人及客家山歌有深一點的認識。
客家山歌通俗押韻上口易,歌詞可隨你編,但要腦筋靈活非靠書篇。有個秀才帶著九船山歌書,去梅縣松口鎮找劉三妹比試,誰知三妹唱:「自古山歌從(松)口出,那有山歌船載來。」秀才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