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5)
期刊(361)
学位论文(186)
图书(56)
视频(12)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65)
期刊 (361)
学位论文 (186)
图书 (56)
视频 (12)
会议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5(12)
2014(495)
2011(128)
2010(96)
2008(63)
2006(27)
2004(9)
2003(6)
2001(2)
2000(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8)
客家研究辑刊(30)
台湾周刊(9)
客家(7)
两岸关系(3)
南风窗(1)
梅州侨乡月报(1)
黄金时代(1)
时事资料手册(1)
人物(1)
黄遵宪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
作者:刘发清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中国  近代 
描述:黄遵宪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
“诗界革命”中的黄遵宪和梁启超
作者:冼心福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中国  近代 
描述:“诗界革命”中的黄遵宪和梁启超
从《客家研究导论》中的南洋华侨人物谈历史书写和记忆中的张弼士
作者:黄贤强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南洋华侨  历史书写  导论  张弼士  记忆  人物  经济状况 
描述:,概述海外客侨与祖国关系。罗香林在书中有关客侨的叙述,是属于介绍性质,但可算是对客籍华侨的研究做出开创性的贡献。[第一段]
廖安祥对香港建设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贡献
作者:丘立才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  国际学术研讨会  诞辰100周年  香港  邀请函  纪念  人物 
描述:高兴地接到“纪念廖安祥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高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久闻“梅州大侠”廖安样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客家人物,大凡出众的客家人物,我都有研究和学习的特殊兴趣,而“纪念廖安祥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给我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机会。
三僚村风水文化考察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考察  风水  兴国县  客家村落  江西省  风俗  人物  官员 
描述: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利义动。”在古代,三僚属于兴国县衣锦乡。衣锦乡“去县最远,素号难治”,“僻远梗化”。“梅窖洞,距县辽远,自古难治。其山则嵯峨,其俗则椎鲁
客家山歌与政治
作者:魏宇文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山歌与政治
信仰、族群与政治:台湾枋寮义民庙十五大庄形成史及其传播
作者:罗烈师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祭祀圈理论  宗教信仰  中国  族群  台湾省  枋寮义民庙  义民信仰  政治参与 
描述:义民是台湾客家的核心信仰,其中又以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影响力最大。本文重新思考台湾汉学人类学的重要理论“祭祀圈”,以十五大庄的形成史及其传播为素材,说明这一信仰过程中所包含的族群与政治力量。
帝国边陲政治地理学对客家文化的影响:以福建宁化客家“祖地”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客家文化  祖地  福建  帝国  族群认同  文化认同  华夏秩序 
描述:客家人作为汉族中的一个族群,历史上从中原南下并迁移到海外,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包括着明显的政治地理学的意含,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的建构也折射出“华夏秩序”的诸种特点。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试图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清末蜀中客家诗人兼学者钟瑞廷考述
作者:胡传淮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清末  考述  学者  诗人  十八世纪  清代后期  人才辈出 
描述:本《蓬溪县志·人物志》者4人,人清光绪本新修《潼川府志·人物志》者2人;撰著述近30部、70余卷之多。影响深远,名噪蜀中,故时人谚云:“石板滩的钟,敲不得。”此亦足以证明清末蓬溪钟氏造诣之深、势力之大。
民国版《蓬溪河西钟氏族谱》解读
作者:胡传淮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氏族谱  民国  解读  河西  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  乾隆年间  人才辈出 
描述:的客家钟氏,百余年间,人才辈出,中举人1人、贡生4人,人清及民国《蓬溪县志·人物志》者4人,人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人物志》者2人,著述30余部、70余卷之多。影响深远,名噪蜀中,故《志》云:“邑西之钟,为蓬溪巨家,其显于学问、科第者,极盛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