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08)
期刊(167)
视频(75)
学位论文(29)
图书(1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08)
期刊 (167)
视频 (75)
学位论文 (29)
图书 (14)
按年份分组
2015(75)
2014(263)
2013(123)
2012(113)
2010(87)
2009(43)
2008(34)
2006(17)
200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9)
客家文博(3)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1)
艺术教育(1)
芒种(1)
茶.健康天地(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
劳动保障世界(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丘复诗文选
作者: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丘复诗文选
蓮縣新社部落噶瑪蘭人之人體測量學與膚紋學研究
作者:賴俊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膚紋學  人體測量學 
描述: joining方法來繪製親緣關係樹。研究結論如下 1.台灣住民體質上的聚類關係離華南地區較近,和華北地區較遠,且中國北部族群間的差異很大。 2.台灣住民可分為三種群聚,分別是台灣原住民主體群、非原住民主體
从梅县地区“出花园”仪式看客家女性生存策略选择
作者:陈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花园仪式  花神信仰  客家女性  生存策略 
描述:在对华南地区的研究中,仪式与宗族(抑或族群)、民间信仰等一直是学术界理解俗民社会的核心视角。本文就是以一场发生在华南客家人地区的花神信仰仪式--出花园成年礼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当地人在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如何实践这种仪式的细致描述和解读,考察当地
[2005-07-21] 客家三代 傳統創新對對碰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般的鹵水用花椒、八角、丁香等燥熱的材料製成,吃完會覺得非常口渴。「客家三代」的鹵水卻是用北?i、紅參、冬蟲草等補身的材料熬汁,再用金華火腿調味,高低立見。 地址: 九龍紅磡黃埔園12期家居庭B1 電話: 23302866
[2005-07-08] 客家老太太 山歌贈新黨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來自廣東梅州市的溫有招老太太今年71歲。她的父親溫招漢是位抗日烈士,26歲時在抗日松巖戰役中壯烈犧牲。昨日溫老太得知將有台灣愛國同胞前來拜謁烈士墓後,當夜譜寫了一首客家山歌,準備唱給新黨聽。 郁慕明為之動情 就在郁慕明一行拜謁烈士墓後,在某媒體的幫助下,溫老太終於有機會實現她的心願。就在郁慕
台灣地方菁英之行事風格-從儒家與法治的價值觀來探析
作者:陳銘澤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調查研究  行事風格  台灣  儒家文化  地方菁英  法治價值 
描述:則。台灣地區抽出的七縣市有基隆市、台南市、新竹縣、台中縣、嘉義縣、高雄縣、及蓮縣。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菁英之儒家文化觀:大多數的菁英們皆認為儒家思想是重視倫常關係、維繫民心、保障社會秩序,且學歷愈
[2005-12-10] 五百年客家麒麟舞重見天日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小鎮千人習麒麟舞 「現在麒麟舞更紅火了,這是我壓根兒沒想到的。村村都有麒麟隊,玩的人有1000多人哩!」據樟木頭的麒麟舞老藝人介紹,現在樟木頭鎮已有17支麒麟舞隊,這些表演隊分佈在全鎮9個村委會的16個自然村。據初步統計,近10年來,樟木頭的麒麟舞上演了近1000場次。小到鄉間田舍,大到國內外
闽西客家书画艺术风格之探讨
作者:章彬辉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闽西是客家祖籍地,长期的生产社会实践,自然结晶 出了深厚的客家文化。这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书画艺术。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名家崛起,精品如云,如华喦、黄 慎、上官周、伊秉绶、李灿、马襄、罗晓帆、宋省予、邱沺、 罗丹、胡一川等,都是闽西书画界的杰出代表。$$ 风格对艺术而言,既可观其概貌,也可察其实质。
[2005-11-10] 弘揚客家精神 促進經濟合作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向來愛國愛鄉,團結友愛,吃苦耐勞,勤儉創業,熱情好客,好學上進,堅忍不拔,開拓進取。到目前,香港客家人口約有125萬之多,是香港社會不容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客家人具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客家精神,源遠流長,世代相傳。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客家人不屈不撓,輾轉遷移,求得了生存、繁
[2005-02-18] 天南地北:古風濃郁的客家民居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周末,細雨霏霏,訪問深圳鶴湖新居。 內外隔絕壁壘森嚴 鶴湖新居位於深圳龍崗鎮羅瑞合村,距市區廿八公里,乃一客家民居建築群,為廣東興寧客家人羅瑞鳳於清乾隆年間創建,經三代人努力,嘉慶年間出具規模。佔地二萬五千平方米,為全國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鼎盛時期,新居居民達一百六十九戶,一千餘人。新居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