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
期刊(75)
学位论文(26)
视频(10)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
期刊 (75)
学位论文 (26)
视频 (10)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97)
2013(22)
2012(23)
2011(21)
2010(15)
2009(9)
2008(15)
2006(5)
200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
岭南文史(2)
看天下(1)
高校招生(1)
文教资料(1)
曲艺(1)
海内与海外(1)
龙岩学院学报(1)
中国报业(1)
大众文艺(1)
客家妹钟雯的美丽人生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勇敢”是“客家文化青年使者”钟雯提及频率很高的词。这是她对客家人性格、客家文化精髓的概括,“孙中山、朱德、叶剑英、洪秀全、郭沫若、李光耀……”,钟雯对自己崇拜的客家名人如数家珍,“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
沪上尪怪小书店,当代知青心水处
作者:暂无 期号:第28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喝茶烧水的壶也是日本老古董;店内代理创意产品多达几十家之多,笔记本,书签,U盘,精美的餐具,在这里能找到创意带来的商机。 上海的罐子书屋与北京的罐子书屋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一种是上海
曾天佑 百年锡家族的新掌门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新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因此他对第二代长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外婆的身上。“到目前为止,我能够看到客家文化在杨家人身上最明显的保留,就是客家女人的勤俭、刻苦、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 曾天佑记得
百年南社与客家梅州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社广东分社第一次雅集合影 南社刊物保存了大量梅州籍成员的诗文作品 ■附录:梅州籍南社成员名录  【钩沉】 提要:2012年4月底,上百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南社成员后裔,齐聚苏州周庄,研讨南社的人文精神遗产,了解周庄挖掘保护南社人文
稻作与客家文化培育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稻作――水稻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跨越式进步的结果,并且,由稻作而产生稻作文化。稻作文化是由于稻作生产而生发出来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赣闽粤边地,由旱作转换为稻作,其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无不与稻作有关。 客家精神在早期的稻作生产中形成 客家先
震撼心灵的客家史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流七星岩景区拍摄地。 江天德 电视连续剧《大南迁》如震撼心灵的客家史诗,它以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为时代背景,叙述了唐朝监察御史利中汉因查处贪官,招致满门抄斩,利中汉夫人利嫂携带家眷跟随流民南迁。一路上,利嫂一家不但要克服逃亡路上的艰辛困顿、要面临家人的生离死别,还要躲避朝廷的围捕和仇家的追杀
浅谈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内涵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刚毅 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中的一支优秀的民系,客家文化则是祖国和衍播于全球的中国客家民系的脊梁和灵魂。中国历史上移民潮此起彼伏,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区发展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形成为闽、粤、赣边今天的客家民系。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