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93)
期刊(1491)
图书(248)
视频(198)
学位论文(126)
会议论文(3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93)
期刊 (1491)
图书 (248)
视频 (198)
学位论文 (126)
按年份分组
2015(198)
2014(1926)
2013(382)
2012(424)
2011(416)
2010(336)
2009(175)
2008(189)
2007(69)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6)
广州日报(80)
嘉应学院学报(41)
嘉应大学学报(4)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
传承(1)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1)
教育文化论坛(1)
南昌高专学报(1)
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肖文评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般认为,客家人重视文化,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习俗,素以文化之乡称誉于世。在客家研究的开拓者罗香林教授的研究视野中,大埔县的文化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他在讨论客家人文中心时,认为在朱明一代,以惠汀各属,及赣南各客家住地,以及潮州的大埔为人文的中心。降及清代,客家的
解读客家历史与文化:文化人类学的视野
作者:暂无 来源: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Fang Xue-jia房学嘉fangxjA@jyu.edu.cn联络人:夏远鸣0753-218677915807537915xym77@163.comJiaying University of Guangdong广东嘉应学院台湾客家传统民宅构筑之研究一以美浓客家为例孙台义清云科技大学欧亚研究中心
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作者:刘焕云  来源:“两岸四地公民意识教育”专题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性(modernity)的后果,可以从现代性制度、民族国家体
广东传统客家民居与现代民居的文化意识
作者:黄丽珠  来源: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传统客家民居的空间结构是客家文化的体现 (一)空间环境剖析广东客家人的祖先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后裔,由于灾荒、战乱或其他种种原因迁到广东的东部和北部。解放前,传统的客家民居在粤东粤北一带农村乃至山城镇中相当普遍。客家先民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艰苦
广东客家民居初探
作者:谢苑祥  来源: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广东客家民居初探
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
作者:严奇岩  来源:《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广东小儿歌  启蒙教育  客家 
描述:流传于四川成都东山地区客家儿童的清末启蒙教材《广东小儿歌》突出地反映客家启蒙教育的两大特点:注重用客家童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视客家母语教育。《广东小儿歌》对于今天小学课程的设置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童谣是启蒙教育的好材料;乡土童谣是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要媒介。
广东客家传统民居结构受损研究
作者:李婷婷 杨德跃 练浩 郑茂华  来源: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结构  受损  保护 
描述:原因和能够经受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自然磨损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发扬与保护客家传统建造文化的目的。
广东客家方言词汇概况
作者:练春招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广东客家方言  词汇  单音词  古语词  词形  词义 
描述:较。
客家音乐文化渗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覃锡红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音乐  文化  渗入  课堂 
描述:条件,充分利用本地客家山歌资源,收集、整理、筛选,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地客家音乐文化,进一步带动学生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广东梅县“旅游强县”的实施与县城经济转型的探讨
作者:陈广万  来源: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牡丹江区域旅游合作大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绿色崛起  旅游强县  客家文化  围龙屋  客家文化长廊  潮梅文化旅游区 
描述:本文以粤东北山区的梅县,近十年来在绿色崛起,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清除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客家文化氛围,推出山中田园诗,梅县客家情的绿色生态休闲游和叶帅故乡美,客家风情浓的红色旅游为主题,创旅游强县系列措施,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