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农村客家女性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敏岚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描述:对150位农村客家女性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调查,发现农村客家妇女的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有很大差异;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不同程度地受其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经济状况及子女情况等的影响;农村客家妇女的人格特征影响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率
社区老人社会支持与医疗利用之相关研究-以苗栗县为例
作者:毛政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性社会支持  工具性社会支持  家庭照顾型态  心理健康  医疗利用 
描述:±6.17歲,女性佔48.7%,客家籍佔60.9%,教育程度主要為不識字(32.1%)與識字或小學(49.3%)。社會支持方面,工具支持低的老人在門診利用較高(IRR=1.28),情感性支持低的老人
客家大学生与潮汕、粤语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
作者:陈国海  期号:第1期 来源: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汕话  粤语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比较 
描述:语大学生不同,这一优一劣对客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都不太大。
族群认同的工具延伸―以粤东蓝屋畲族村为例
作者:谌华玉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族群认同  族籍  畲族 
描述:通过田野访谈资料再现粤东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在1980年代申报民族成份变更的具体过程,展现蓝屋畲族村原有的客家文化底蕴和族籍变更后畲族文化与认同的建构过程,说明了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中族群认同的工具延展特点。
族群认同的工具延伸:以粤东蓝屋畲族村为例
作者:谌华玉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通过田野访谈资料再现粤东饶平县饶洋镇蓝屋畲族村在1980年代申报民族成份变更的具体过程,展现蓝屋畲族村原有的客家文化底蕴和族籍变更后畲族文化与认同的建构过程,说明了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中族群认同的工具延展特点。
客语及台语与性相关的脏话初探
作者:郑雅怡  期号:第5期 来源:台湾学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脏话    性别  语言行为  论述空间 
描述:學術偏見,以新的研究視野來探討此類普羅百姓的語文化。所有的髒話之中,與性相關的語詞向來被認為禁忌度(taboo loading)最高,不只數量多而發達,還展現鮮明的別意識。本論文以台語、客語這兩種
汀江河上又见白鹭飞:农发行福建省长汀县支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许丕池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发展与金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县支行  农发行  福建省  长汀县  中央苏区  污水处理厂  客家  建设项目  支持  白鹭 
描述:每日清晨,人们散步在江边的汀州古城墙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晨曦下江边的美景:河水清澈见底,三五成群的客家姑娘在江岸边或蹲或坐在几块大石头上浣洗着衣服,不远处成群的白鹭或在江面上翩翩起舞、尽情嬉戏,或在江畔边悠闲觅食……
“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东南沿海散工研究(二)
作者:周大鸣 周建新  期号:第9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散工  流动人口  生存模式  社会保障  社会关系  散工特征 
描述:本研究立足于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广州市、杭州市、厦门市和南宁市等城市的外来散工为研究对象,以外来散工的群体身份、生存状态、生活目标、谋生手段、关系网络.在城市中的文化体验、社会适应,以及他们的社会支持、救助保障和呼声、意见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侧重理论综述和特征描述。[著者文摘]
明清韩江流域蜑民社会散论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4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韩江流域  蜑民  社会 
描述:从历史、政治、经济、生活、民俗、族群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明清韩江流域的蜑民社会,从而对韩江流域先民及其文化渊源的探讨有所裨益.
英德茶文化(一)——客家擂茶
作者:凌彩金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德市  茶文化  客家擂茶  民族文化  工具  原料  制作工序 
描述:客家者,客居他乡之人也。在广东居住的客家人大抵是东晋以降由于种种原因相继迁入江西、福建,再转入梅县、兴宁、惠阳、河源、揭西、韶关、清远、英德等地,与古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