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5)
期刊(52)
学位论文(13)
视频(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35)
期刊 (52)
学位论文 (13)
视频 (3)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90)
2013(60)
2012(54)
2011(73)
2010(61)
2007(10)
2006(4)
2005(4)
2004(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10)
客家文博(2)
台声(2)
谘商与辅导(1)
梅县侨声(1)
漳州客家(1)
红土地(1)
记者观察(1)
福建党史月刊(1)
福建乡土(1)
赣南地区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李丽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教育  客家妇女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描述:强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爱国爱乡,团结齐心的精神;重视后代教育、鼓励成才;对工作讲诚信、讲义气、对长辈讲忠孝等等。客家教育包含了知识、人格、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生存能力以及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等内容,它注重言传身教的方式,并形成了代代相沿的传统。 赣南地区是客家的大本营之一,其教育的发展也先于其他客家地区。本论文的很多素材(包括地方志、族谱、方言、歌谣、楹联等)都是取材于赣南地区的赣州、龙南、定南、兴国等地,通过研究赣南地区的客家人教育,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客家精神,并使其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对“赣南地区客家教育”这一个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并对论文中反复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地方...
闽南聚落的精神空间
作者:黄丽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南聚落  文化  闽南精神  精神空间 
描述:统出发,对闽南精神及其在闽南聚落空间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地处边远的闽南,有着与中原迥异的山海生存环境。这不仅塑造了当地土著——闽越族的强悍民风、漂泊意识等精神特质,也影响了南迁到此的中原汉移民,形成闽南的独特精神文化:民风骁悍且具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具有浓厚祖先崇拜和地区神主崇拜;务实逐利的重商意识与进取冒险的意识并存;对外来文化的崇洋取向;民间信仰复杂且功利,并有多元的包容性;极其渴望和依赖风水的保护。这些典型的闽南精神经由闽南人民的建造活动,蕴含在闽南聚落空间中。遵循符号学的符号发展规律,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闽南聚落空间受到闽南精神的影响,发展出了具有闽南精神象征性的空间符号,即闽南聚落的精神空间。在聚落中具体表现为:团结骁悍族人的交往空间和注重坚固性的防御空间;崇祖拜神的聚落空间;炫耀乡里的时尚洋...
粤赣边区客家乡村客体行政文化研究
作者:何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乡村  客体行政文化  政治文化  政府合法性 
描述:化、政治文化一个特殊部分,行政文化影响着行政系统与社会圈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影响着行政体系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行政过程中的输入功能、和社会对行政结果的态度、期望和评价。追求安定团结、社会良性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去了解当今农村社会的行政文化状况,对行政实施、行政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借鉴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选取粤赣边区的客家乡村进行了关于客体行政文虎啊的调查研究,试图反映当前时期粤赣边区乡村的行政文化的总体状况,并分析个中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文章在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思路;第二章为有关政治文化研究和行政文化的理论概述;第三章和第四章以粤赣边区两个客家乡村的调研资料为个案,从人们对行政系统的认知、情感、...
文化差异性对文化多元一体化形成发展的影响:以赣南与岭东地区
作者:皮姝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丧葬仪式文化  香花佛事  文化差异性  文化多元化 
描述:仰观念,表现在丧葬仪式上则赣南是道教式的葬礼,岭东是佛教“香花”,二者差异性很大,但都维持着客家人的文化本质,民族情感认同坚定,他们有着一个统一的名字:客家人!比较其中的差异性,探讨其族群文化的共同本质并找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的差异性的存在,促使着客家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多元一体化相互促进,推动着客家文化在坚守文化传统的同时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这一文化发展不仅依赖于客家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更是客家人艰苦卓绝,努力生活的精神表现力的突出体现。今天的客家人团结一致,共同为客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本文通过对丧葬仪式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性与统一性的研究,探讨其客家文化的差异性与多元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在客家这么一个族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千里客家长廊”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作者:郭武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合作  千里客家长廊 
描述:广深珠、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旅游合作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按照全面紧密型的合作模式打造千里客家长廊。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千里客家长廊区域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在整合闽粤赣丰富的客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为开展千里客家长廊区域旅游合作项目,从实质上推动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与具体思路,力求让广大游客在旅游历程中,了解客家迁徙历史,感受客家文化精神,探寻客家文化脉络。 打造千里客家长廊,对推动我省建设旅游强省与文化大省,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推动我国当代主流价值理念的构建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现实意义,对今后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合作层次与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闵西洪坑村土楼的形成与发展初探
作者:刘慧莹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洪坑村  土楼  客家 
描述:许多成果,集中从建筑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视角对永定客家土楼或是福建土楼进行宏观研究。针对一个土楼乡村聚落的微观研究很少。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有五章,讨论洪坑土楼的概况、发展的历史与原因、建筑技艺、功能与文化、土楼的现状与保护。第一章介绍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洪坑村的行政与地理分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洪坑土楼的概况与重要意义。第二章讨论了洪坑土楼的历史发展与形成原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洪坑土楼的初级阶段、成熟阶段、鼎盛阶段,讨论了三个阶段土楼的特点,并且总结了洪坑土楼形成的三个原因。第三章阐述了洪坑土楼的功能与文化内涵,展示了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洪坑土楼。土楼有宜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节能环保等功能,土楼承载了客家人耕以致富、读以扬名的耕读精神,聚族向心的居住文化。第四章讨论了洪坑土楼的营造技艺,展现了洪坑客家人团结奋进、不畏艰难的宝贵品格。第五章讨论了洪坑土楼的现状,既谈到了洪坑土楼的发展契机,又谈到了洪坑土楼面临的压力,还谈到了对土楼实体与文化的保护。第三部分即第六章为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洪坑土楼群保存完整,土楼建造技艺成熟,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研究
作者:陈雅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革命歌曲  艺术特征  歌曲演唱  历史评判 
描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军民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战争岁月的斑斑痕迹。江西革命歌曲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的民歌,也有部分歌曲是由于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外来的民歌小调,于是迅速在工农群众中传唱开来。这些歌曲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尤其是兴国县的民歌,与革命息息相关,井冈山农村红色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促成了这一时期的革命歌曲的发展,这些革命歌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在中国革命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它的特殊性是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一时期的歌曲,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共领导解放军,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其宗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本文以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索、乐谱分析,力图揭示江西革命歌曲的演唱技巧。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阐释与研究叙事。对红军时期作以界定,站在革命历史的高度,试图解析革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对革命歌曲与江西革命歌曲进行概念解读。第二部分,歌曲题材与艺术特征。从音乐本体出发,通过对收集、整理到的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江西革命歌曲的创编方法、题材类型、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歌曲演唱与案例分析,总结歌曲演唱必须掌握的呼吸与换气、咬字与吐字、共鸣与位置、发声方法等;通过几首江西革命歌曲的个案分析,阐释演唱江西革命歌曲的主要技巧。第四部分,歌曲价值与历史评判。对江西革命歌曲的歌曲价值,即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等作以深入的解析。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归类等方法对江西革命歌曲进行立体研究。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考察研究: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例
作者:温艳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  发展  姑田镇  “游大龙”活动 
描述: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一、姑田“游大龙”活动具备体育的双重属性。二、姑田“游大龙”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中,体现了不同的活动形态、民间意识形态和民间权威组织力量的倾向性。三、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姑田“游大龙”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可得,从传承方式来看,主要靠言传身教,传承谱系较为清晰;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艺考究;从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闽西客家民间对于“龙”都有共同的崇拜。从传承意义来看:(一)有利于活跃文化生活,是村落民俗体育的基础;(二)有利于加强不同姓氏之间的交流,是团结的纽带;(三)有利于培养艺术人才,是民间艺人的摇篮;(四)有利于增强体魄,寓炼于乐,是很好的体育锻炼活动。四、闽西客家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下,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体现在:(一)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受到生活环境改变的影响;(二)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认同感减弱;(三)民俗体育的保护和落实相对薄弱;(四)传承人才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五、姑田“游大龙”在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中极具代表性,为了透视整个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现象,本人对其他的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也作了调查。就此提出克服困境的发展对策为:(一)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加大资金支持;(二)以传承人为主体,建立“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保护”机制;(三)以提高客家民俗体育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核心;(四)以旅游发展和海西建设为契机,发挥闽西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产业推动作用。
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
作者:柯登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骑楼  商业建筑  街道元素  地域文化 
描述:驱动带来大量移民,移民把当地成熟的骑楼 直接“植入”韶关,其后受单一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骑楼立面简洁而缺乏发展 动力。最后文章根据广东骑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造发展的建议并得出四点 论:三类典型区骑楼